司改會議淪為「卡位戰」?
陳美彤律師
擬於七月六日至八日召開的全國司改會議,尙在籌備階段,即已爲了由誰代表司法院及法務部出席的問題,在檢察官及法官中引起紛擾,甚至出現有法官抨擊此次司改會議是「司法院與民間利益團體的結合,假全國司改之名行清算司法之實」。
對於法官提出的「清算」說法,及訖今司改會議的種種發展,除了令人感覺司法體系強烈的「本位主義」色彩及對司法改革的根本性抗拒外,更令人質疑的是,司改會議究竟爲何而開?是爲行政官僚?爲法官檢察官?還是爲全國人民?
事實上在司法結構中,最直接領受司法善果惡果者,不是行政官僚、不是法官檢察官,而是人民,「人民」才應該是此次司改會議的主角。全國司法改革會議眞正的目的應該是「做好司法改革的工作,符合人民對於司法改革的殷切期待」,由誰代表司法院、法務部參加,並非此次會議的重點,問題在於與會者是否能眞正形成司法改革的具體共識,並且於會議結束後,於各自職掌範圍內,確實執行落實此次司改會議的結論。
遺憾的是,從目前公布的司改會議成員名單看來,一成爲行政官僚、八成爲司法院、法務部、律師、法學者等法律人,只有一成非法律人是以「社會賢達」的名義與會,如果「社會賢達」勉強歸類於「人民」者,理應是此次司改會議主體的「人民」,與會比例卻如此之低,如何能在司改會議中以足夠的聲音來表達對司法改革的渴望與需求?而其餘與會者其實正是司法體系中須要「被改革」的對象,僅以他們爲主來召開會議,又如何被期待是人民眞正要的司法改革?
誠然,司法院以指定方式,按「官位」來產生全國司改會議的代表,難怪會令基層法官不滿與不平,譏爲指定代表是用來確保會議成果的「投票部隊」。基層法官檢察官擔任第一線的實務工作,與「大官」相較下,當然更能瞭解司法現況的弊端,但司法院指定人選的標準似乎是「官大學問大」,基層司法人員無法參與,如何深入司法死角?最嚴重的還是人民的參與未受重視,就算以票選方式產生與會代表,還是法官選法官、律師選律師,關起門來開一場法律人自己的司改會議,對人民而言,這樣得出的會議結論如何能眞的滿足人民對司法改革的需求。
令人憂心的是,此次司改會議從司法院提出「司改藍皮書」,勾勒美麗的司改遠景,到現在爲與會人選問題吵吵鬧鬧爲止'扣完全無法感受「司法是爲人民而改革」的誠意所在。相反的,一幕幕上演的「官場現形記」,不惜藉抹黑民間司改團體模糊焦點的說法,彷彿將司改會議當成「卡位戰」、權勢的角力場。至於此次會議是否能形成對司法改革的共識,未來台灣司法改革的重大政策走向應該如何,會議結論是否能確保落實等司改會議的眞正目的,似乎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基於人民對司法改革長久以來的期待,請多傾聽人民的聲音吧,好不容易成行的司改會議如果又淪爲卡位戰,徒具形式的會議成果,恐怕又要教人民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