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司法是為人民而存在?

林峯正

連續2天,「人民觀審」成了司法院蘇副院長及幾位學者之間的爭議焦點。
7月6日,王兆鵬、黃國昌、林裕順3位學者投書,質疑司法院雖設置「人民觀審制度研議委員會」,他們也都是該委員會的成員,但司法院卻在該委員會尚未就此議題充分討論,作成決定的狀況下,逕自對外宣布《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出爐,不僅欠缺對委員會成員最基本的尊重,且完全無法理解為何司法院對於重要的政策議題,竟採取如此草率與專斷的決策模式。
隔天,司法院蘇副院長撰文回擊,司法院為了思慮週延,就此政策組成「人民觀審制度研議委員會」。為了準備在7月下旬司改策進會形成政策,6月底才根據民調結果在院內討論初步定調。他認為決策還沒有定案,草案又從何而來,3位學者對司法院的指責是沒有事實根據的。
值得注意的是,3位學者文章見報當天,司法院刑事廳立即發出澄清新聞稿,否認《聯合報》及《自由時報》報導《人民觀審試行條例》已送行政院,預計於10月送到立法院審查報導之真實性,並預告相關法案研修工作將於9月下旬完成後,方送立法院審議。

民對法官無拘束力
平心而論,截至目前為止,司法院確未公布《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學者們的指責或有誤會之處。不過,由蘇副院長的文章,以及7月1日赴律師公會全聯會全國理事長會議演講的內容可看出,他確實支持人民不具表決權的「純」觀審制度。學者們則認為,若要將刑事司法審判制度作如是的變革,只是讓人民「觀審」,人民的決定對法官沒有拘束力,根本不足以改變人民對司法高度不信賴的印象!
蘇副院長只是針對條例草案未正式出爐,反批學者們的質疑缺乏事實根據,但卻也在文中承認觀審的政策走向已在6月底的院內討論初步定調。學者們心中的疑問恐怕是,即將在7月12日召開的委員會,若學者們不認同司法院內初步定調的決策,還有多少建言的空間?更何況蘇副院長也說預計會在7月下旬的司改策進會形成政策,研修法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司法院賴院長在司法改革列車座談會嘉義場也指出,明年1月會在士林及嘉義地方法院試行人民觀審制。如此時程安排,就好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任何所謂外人可以改變的嗎?
我們可以體會司法院對於司法改革的急迫感,也贊成應將「人民參與司法」列為下階段司法改革的重要議題。但此種變革應該要傾聽社會各界的意見,絕非簡單作作民調及少數專家學者發表意見後,由負責決策的官員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匆促決定。就以日本為例,在2009年正式施行的「國民裁判員」制度,也是歷經10年的研議、立法、準備而成。相較之下,司法院新任正副院長上任迄今8個多月就要決定立法政策方向,並向社會宣示明年1月試行上路,似乎也不將立法院看在眼裡?難道學者們質疑決策草率專斷是空穴來風?
民主社會對於政策的決定,應有一定的程序,司法院連公開聽取各界意見的機會都沒給,還能對外空言「司法是為人民而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