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人權的推動者~專訪林峯正律師

徐偉倫

一九九○年的台灣社會,正沸沸揚揚的沈浸在學生運動裡,野百合繽紛綻放。那一年,林峯正律師才剛從軍中退伍。過去就讀於台大法律系的林峯正,對於規範國家與人民關係的公法體系特別感興趣,本想繼續深造的他,知道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做公法學者,根本不會有機會暢所欲言。受到擔任律師工作的父親影響,林峯正在退伍前半年,便開始準備投考律師,選擇律師作為職業。

初次刑事案件
初成為律師的林峯正,剛進入環球商務法律事務所的時候,只能辦理一些非訟事件,很少能接觸訴訟案件。在一位前輩律師邱晃泉的引介下,林峯正開始為一些案子做義務辯護。林峯正回憶說:「他當時不過是個拿到執照半年的菜鳥律師,只是在那時的社會氣氛下,沒有其他律師願意幫這種忙。」一群抗議媒體壟斷,因而被媒體告上法院的大學生,就成為他的第一件刑事訴訟委託人,也成為他關心人權運動的開始。

投入台權會
成立於於一九八四年的台灣人權促進會,在那個噤聲年代大膽的與執政者抗議。林峯正律師因為個案的參與、義務提供訴訟服務,逐漸與這個人權團體關係密切。從施明德、陳永興、李勝雄到陳菊等,不論是政治犯救援或其他社會運動,過去的台權會長都是從反對運動出生。隨著時空變遷、政治情勢轉變,反對者漸漸步入政治核心。一九九四年,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當時的台權會會長陳菊受邀主持社會局,會長的空缺就由邱晃泉律師接任,這也是台權會脫離反對運動的第一次轉型。身為邱律師長期以來的共同奮鬥夥伴,林峯正也在那時正式加入台權會的組織運作。

與政治脫勾
由於背負民意壓力,因此政治變換不定乃勢所必然;然而保障人權這樣的議題,需要的卻是長期持續的深耕;並且人權問題經常發生於社會中的弱勢,會在意並關心者多半居於少數;而習於擁抱多數群眾的政治人物,也因此總是吝於照顧。因此,林峯正便開始思考台權會需要與政治保持距離的可能性。「人權運動必須轉向專業化」,林峯正說:「台權會必須設定自己的議題與目標」。但現實的是,疏離了政治圈,與政治人物劃清界線的台權會,幾度瀕臨發不出薪水的窘境,組織人事屢屢更迭動盪,在發展上似乎面臨更多危機。

發展台權會
九○年代末,黃文雄接任台權會會長。擁有多年海外流亡經驗的他,極力推動與國際人權體系接軌的法案:刑事訴訟法的修正、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建立,都是台權會與其他民間團體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時,台權會也跨足海外,與國際上的人權組織進行交流,並彼此支援。樹立新議題與工作目標的台權會,在財務上逐漸好轉;二○○○年後接任會長的林峯正,更認識到公關包裝的重要性,與媒體建立良好管道,將原本深硬的人權議題,轉變為大眾所更能接受理解的方式傳播,是台權會目前正努力進行的工作。由台權會企劃、歌手朱約信製作的專輯唱片「美麗之島.人之島」,就是在這樣的概念下產生。希望將嚴肅的人權議題,轉變為悅耳動聽的音符,以輕鬆方式融入大眾生活,讓更多人接觸到台灣各角落正在發生的人權問題。

一步步實現
從威權時代就開始為人權案件辯護的林峯正,在過去那樣保守封閉的壓力下,知道自己贏的機率肯定不大,因此更重視訴訟的審理過程。「與法官不斷對話、據理力爭,才是每個人權案件的重點。」面對熱情充沛的新一代社會運動者,累積多年經驗也更認清現實的林峯正顯得更有策略:「包括司法制度在內,整個社會的轉變都需要時間;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也只能挑選幾個議題,再一步步去實現。」

如今,在這個不斷變遷開放的社會,願意關注人權議題的新進律師已漸漸減少。林峯正認為這是社會結構的轉變所必然導致,新律師必須要較過去更為汲汲營利,才能求取生存,便因此導致關注人權的理想精神逐漸消失。不過,只要是人權問題還沒能受到完全保障,就還有理想的目標需要達成;林峯正律師絕對會盡其所能,一步步實現。(作者為民間司改會志工)

☆台灣人權促進會網址:http://www.tah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