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等待一條不再有坑洞的路

周馥儀

回程的路上,計程車司機抱怨佔滿鋼筋的路,車子只能縮在四線道的最外圍走著,他提高聲音的說「政府不知道怎麼搞的,工程都蓋了五年,也沒看見快速道路的高架橋有多大的動靜」。

這條被司機抱怨的路,在每次探望建和他們的日子,是一種必要的經過,車身總屈就在挖挖鋪鋪的路上,隨著修補程度間歇跳著。從車輪傳來的不滿,我都能包容無視,因為到看守所的次數不多。但司機在這跑了十年的計程車,他卻抱怨了將近五年。

後座不時傳來伶惠與雅雯討論的聲音。雅雯是我東吳的朋友,因著最近讀完金石堂大特價買到的《走向黎明》,一種感慨使她想跟我們在假日來探望建和他們。只是,今天的探訪,被另外三位過去在台權會工作的朋友,捷足先登了。我們只好從她們口中,瞭解建和他們的近況。

從蘇案一開始就參與救援、關心的慧宜,她說秉郎有些焦慮,很想知道法醫重驗頭蓋骨的調查,到底何時才有著落?去年重審一時喧騰,但進入司法調查程序後,卻又沈寂下來要繼續等待?她只能答應他,會幫忙問蘇友辰律師詳細情形。而這樣的等待,在林勳身上卻化成腎臟的不舒服感,這幾年在看守所造成的精神憂鬱,讓林勳只能不斷服用藥物控制。

將到律師訓練所的尹君,則鼓勵林勳要每天做伏地挺身,以備日後從看守所出來時,才有體力好好答謝大家這幾年來對他的關心。而林勳也略知外界的新聞,他和尹君聊起最近各地缺水的狀況。建和則除了當初刑求在身上留下的舊傷,健康時好時壞外,一樣有說不完的話題,跟初見面的曉瑋聊天。

當我和伶惠她們在車裡分辨起,到底三位朋友是誰探望誰時,一直盯著前方抱怨的司機,突然轉移話題問我們。

「他們三個還沒出來喔?啊!政府是怎麼搞的?如果沒罪把人家關那麼久,白白浪費人家整個青春,啊!是誰要賠?」
我只好一旁陪笑的解釋著,現在因為進入再審,要重新調查證據,尊重司法。可是案子太久,很多證據都消失了,再也無法還原當時的狀況,而無法讓證據說話。
司機說,「如果證據都查不出來,沒辦法證明人家有罪,就應該把他們放了啊!哪有人要這樣關人家一輩子的!」

他直覺式的司法該如何如何….,一聲聲急促高昂蔓延在車內,而我們只能選擇靜默,來面對如此「理所當然」但現實上卻不然的情形,因為我們無法對司機提出一套合理的解釋。

尤其尷尬的是,他直覺式的說法,正是刑事訴訟法裡「有疑唯利被告」原則、「無罪推定」原則,只是條文明訂、教科書也寫了,最後歷審蘇案的四十多位法官卻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運用方法。

我們的車子還在施工的路上駛著,也許台灣的司法就像這條總要來回挖鋪的長路,施工者總是灌注很多預算經費,再用很長的時間進行工程,來證明自己的品質所在,而忘了路是為何而開,忘了要給人便利的初衷。而走在這條司法長路上的人,卻忘了法律是用來解決人類社會問題的工具,而非要證明執法者權力的一套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