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部長,治安教人一個頭兩個大!

徐台玲

一個人隻身上台北求學,六年的時間,讓我從鄉下來的高中生,變成了一個都市大學畢業的碩士生。進入社會的第一個月,竟讓我對於我們的國家社會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觀。
我的文學背景以及對於教育的喜好,讓我的第一份工作有了著落,成天與法治教育為伍,慢慢地,讓我了解法治在一個國家社會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人我之間的關係,尊重與保護,在在與法治息息相關,就在我對於法治教育的興趣油然而生的同時,卻碰上了這輩子第一次發生的連環慘事。
八月初,與男友看完週末午夜場回程的路上,天氣微涼,暫停於路邊穿衣取暖的我們正值要離開,一不善員警從暗處走出,拿著攝影機大剌剌地將我們攝入鏡頭中,出口的第一句話竟是:「把東西拿出來!」我莫名生氣,心想,衣冠楚楚的警員怎麼說話有如山大王!我悻悻然地請問員警,我們要把什麼東西拿出來,我們犯了什麼罪?需要他如此地對待?並且請他出示警察證件。我的狐疑尚未得到回覆時,我男友卻已順手拿出證件給予員警檢查,我不發一語,只見員警拿著我男友證件頭也不回往遠處走去,我急得衝上前去告訴員警不可以將我們的證件帶離視線範圍,請其就地盤查,沒想到員警回頭猛然一瞪:「我的車放在前面,你們過來檢查,如果不配合,跟我回局裡坐三小時!」心頭一緊,以為碰上喬裝警察之真強盜,我倆趕緊跟上,才發現員警將機車停放於遠處人行道暗處,根本看不見,我生氣地再次請他出示警察證件,並說明為何警車得停放於人行道暗處,他將證件還給我男友並警告我再囉唆就跟他回去警局,並無理地要求我出示身分證件、再進一步要求我男友作酒測,我告訴他沒有合理的懷疑請勿濫用公權力,並生氣地坐上機車正要離去,竟聽見員警操著台語大喊一句髒話「破目」!這時我們兩人再也忍不住一肚子氣,下車要他收回那句話並記下他的車牌號碼,員警不但大言不慚,認為自己沒有指名道姓、也沒有針對誰,我們能拿他怎麼樣!我們自認倒楣,只好吞著這口氣,掉頭離去。
隔天,我鼓起勇氣做了這輩子第一次的強烈抗議,我向台北市政府馬英九馬市長的信箱投訴了!投訴的第三天晚上,有一北投分局巡官打電話來,告知信件已收到,並已處理,錄音、錄影這些所謂的證據顯示,雖然那位員警有值勤不當之處,但髒話一段完全消失,我並無證據,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當晚的承德路上,黑漆漆地一片,除了一排車停在路邊和我們三個人,連隻小貓小狗的聲音都聽不見,這位巡官竟然告訴我,雖然我們兩人可以一同證明這位員警態度不佳、並口出惡言罵髒話,但他們也有一個人證,是當天的執勤員警,他站在遠處可以證明這位員警並未惡言相向!天哪!當我聽到這裡,我知道我們已經成了官官相護下的犧牲品,避重就輕的處理態度讓我失望,湮滅證據以及偽造文書的做法更使我覺得氣憤。就這樣,未經過我的允許,草草結案。
「本分局一向嚴格要求員警注意服務態度,並利用各種集會加強教育,執勤當中若有必要,需錄影、錄音存證,避免發生執勤態度惡劣情事。」就當我看著這樣諷刺的官方回信的同時,禍不單行,隔了一星期,在父親節的晚上,我和男友開車回鄉,竟遇上了真正的山大王!
晚上,在門口依依不捨地和父親說再見時,我和男友聽見熟悉的汽車鎖車聲,「啾」地一聲,我倆即加快腳步,走出社區大門向停車處一望,真的看見兩個大男生,一個正鑽進我們的汽車後座,他看見我們,原本還想再探頭進去,沒想到我們二話不說,發揮小學百米賽跑的功力,飛奔抓賊,只見兩個大男生,飛快地一躍而上紅色小客車,一前一後,駕駛則油門猛然踩去,我們也不知哪兒來的動力,向前衝去,我男友抓住後座門把用力一拉,卻滑掉了,而我從後面車窗玻璃用力打了下去,只留下了一個小小的手印。就這樣,我們牢牢地記住了他們的車牌號碼,前後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馬上報警。這時旁邊民宅的住戶跑出來看熱鬧,我們的車就停在他們家旁邊,住戶門前養了一隻我從小上學就得繞道而行的大狗,這時我激動地問:「您們都沒有發現外面有砸破玻璃的聲音嗎?」這時正大口咬著水果的男人告訴我:「我以為有年輕人在外面玩,乒乒乓乓地打來打去很平常啊!」我沉了,看著搖著尾巴的大黑狗,只有嘆息。
苗栗的警察動作頗快,過了三分鐘,兩台機車疾駛而來,馬上問我們大概的情況,再問有沒有記下車牌,我們提供了車牌後,員警二話不說,追賊去,並告知我們待會兒還會有同事過來善後,不久,兩位員警帶了相機過來,拍照存證、再問我們是否有遺失東西?這時我們才發現,後座要送給男友父親的蛋糕以及一袋新鮮水果不翼而飛,我們無奈地苦笑,接著和員警回警局作筆錄折騰一番,再開著受傷的愛車一路上台北,準備明天準時地上班!
坐在辦公室裡的我,看著「權威」、「隱私」、「責任」和「正義」,這四個法治教育的重要要素,實在有些諷刺!而如果我們再不重視這樣的法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依舊會遇到濫用權威的兩樣警察和消失的錄影帶、碰到扒竊隱私的山大王、還有事不關己無視正義的男人,以及不負責任的政府了!(作者為「法治教育向下紮根」專案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