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爭過去,過不去的濫權監聽
編輯部
「九月政爭」掀開了檢察體制長久以來的沉屙陋習──關說與濫權監聽;然而事件發展至今,僅看到涉及關說的檢察官遭到懲處,卻未見濫權監聽的檢察官被究責,更不見主政者對於監聽制度的通盤檢討。本期的「封面故事」,便將從《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談起,和大家一起探討當前的監聽問題究竟為何。
若從我國目前的通訊監察統計狀況看來,在與美國的數據進行比較及分析後,顯示濫權監聽的主要成因並非是法官浮濫核發監聽票,其根本原因在執行方式的錯誤──「全都錄」的通訊監察中心,同時,這個建置機關的正當性及合法性也大有疑慮。<監聽爭議 大法官說法>一文對照了日本現行監聽法制及實務的運用,日本的偵查人員除了必須親自到電信公司進行監聽外,過程中還需有偵查人員以外的「第三者」在場監督,以防止權力被濫用。另外,在「日本傳真」中,更深入的介紹日本監聽法制的變革。
司改會自「九月政爭」發生以來,多次至監察院表達訴求,要求監察委員進行調查並予以彈劾,追究涉及關說的人員,以及濫權監聽的檢察總長的責任;然而時至今日,監察院仍未給予社會任何交待。我們更再追問,依《法官法》設立的檢評會,是否真能監督淘汰不適任的檢察官?相關內容請見「行動紀實」及「司改筆記」。
「司法院定位」問題則又是另一個憲政上的陳年舊帳。大法官於2001年10月公布第530號解釋文,並對「司法院」的定位做了解釋──審判機關化;但體制的改革卻經歷12年仍未能落實,究竟其難解的糾結點為何?請見「座談紀實」,聽聽各方專家代表怎麼說。
2013年年底的「雷震講座」,邀請到南非憲法法院前大法官Albie Sachs,以四場座談分別就不同面向的主題進行分享;Albie Sachs由自身的生命故事出發,從一個政治受難者到成為憲法法院的大法官,見證了南非的民主轉型,更是當代憲政的典範。細究南非憲法法院在許多細節上的用心設計,將人性尊嚴、平等與自由,真切地體現在法院的各個角落,同時也落實在人民身上;從古特邦案談居住權、從芙莉案談同性婚姻,我們看見南非憲法法院如何將「人」作為一個人來對待。
接著,我們將焦點移回台灣。《行政訴訟法》於2011年進行修正,改採三級二審制,以期向「司法為民」的理念邁進;而新制於2012年9月正式施行後,至今已滿週年。在「法官開講」專欄中,李明益法官從中科三期及美麗灣兩件行政訴訟案談起,並由清末民初回顧我國行政訴訟建立的過程;從民初被譏為「貧症院」的平政院,到現行的三級二審制,李法官除了詳細說明制度的沿革外,更觀察現行新制實施的狀況,深入探討其中的問題,提出未來修法的建議。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是檢驗一國人權受保障與否的指標;而行政訴訟制度則是作為檢驗一個國家是否為法治國家的重要指標,期許台灣未來能擁有更符合人民期待的行政法院。
「中國觀察」述說了來自中國的許多個案,「申訴中心」則是發生在台灣的個案,這些實際發生在「人」身上的故事,都值得我們關注與省
思,也更反映司法應落實人性尊嚴、平等與自由的重要價值。
最後,本期司改雜誌僅以「追憶楊興生」專欄,緬懷楊興生老師對司法改革運動長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