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人物專訪:以當檢察官為榮

劉惟宗檢察官

傾聽、細讀文件、檢視各類證物、全盤思考、仔細研判、發掘資料,是當一個好檢察官重要的條件……

「一位好檢察官,應具備六種特質:一、傾聽,二、細讀文件,三、檢視各類證物,四、全盤思考,五、仔細研判,六、發掘資料。」在檢察界已任職+八年的劉惟宗檢察官,語重心長的緩緩道出這段話。「當庭能傾聽當事人陳述,且可細讀文件與判例,檢視各類有利、不利的證物後,加以全盤性思考、仔細研判,更進一步要能主動的發掘尙未被發現的資料這才是好的檢察官」
對於現今檢察官徵選過程,劉檢察官以爲司法考試只是國家選核人才的一種工具而已,對優良司法官的養成並無多大助益。至於考取後,那一年六個月在司訓所的培訓,已有七年以上司訓所講座經驗的劉檢察官則「哈...哈...哈...」大笑三聲後,說:「在司訓所受訓一年半,就要成爲一個優秀的檢察官,....太難了...◦」雖然在司訓所中的各種課程已經是壓縮到不能再壓縮,但對於實務上會計、帳目....等商科入門,初淺醫學、毒物辨識...等相關常識和操作經驗,都是根本沒有這樣的課程或者是只上些皮毛,所以在實務工作上就會有一些盲點在。

不應只重形式的養成,法官、檢察官各有其執掌及專業需求,養成也須有所分別……

「國人就是太重形式的養成了」,需知優秀的檢察官,並不取決於對法條理解多寡,或是經驗法則因素,「年紀大,人生經驗多,原則上是有助於研判案情能力,但也可能對事情趨向於保守、個人學習能力變差。」,劉檢察官表示養成是抽象的,每個檢察官本身即應有虛心、主動跟上時代腳步之心態,每天養成自己;「總括性的說,虛心、主動、多方充實自己的人,才是一位人民眞正需要的好檢察官!」
現實生活上,法官、檢察官各自有其執掌及功能,但現今司法官養成,法官、檢察官幾無不同,不論是考試、或是司訓所受訓兩者都沒有分別。劉檢察官感嘆的說,「學員們受訓中,除了有心態上的不同外,他們也不清楚外界希望他們具備怎樣的本領;司訓所中課程安排也多是研究如何撰寫起訴書、判決書,如何閱讀卷宗,如何將眞實案件化成書類;直到出司訓所那一天,檢察官、法官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差別。」劉檢察官認爲「對於檢察官,除了應加強心理、統計、社會方面的課程外,對於調查人員與警探的生活與工作情況,也應有所瞭解。」

每一期期風的不同,與司訓所所長、導師等都有很大的相關,應慎選師資…

司訓所的課程雖枯燥,但將所有準司法官集中訓練,彼此相互觀摩、互相影響,就會形成一股文化、風格。第十八期出身的劉檢察官,和我們談起司訓所各期「期風」,「各期期風形成,和當期司訓所所長、導師、秘書、組長...都有很大的關係,也因此在司訓所師資的選任上都是很重要的。」劉檢察官笑著說:「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操守可敬的人常是同一期,不滿現實的大概也常是出自於同一期。」「像我們十八期就出了許多勇於突破當時風氣的名人,如「林敏澤、高新武、謝啓大、徐玉蘭....」,劉檢察官謙虛的說「我就是屬於比較不優秀的啦!」。

發揚好的期風,讓司改之路能走的更順利……

司法,今天在國民眼中早已自「衡平工具」轉化成「善後工具」,且現今檢察官也多以轉任行政官、政治界爲榮,讓劉檢察官不僅希望檢察官應建立起檢察官自己的尊嚴價値與優良文化,留下一個純淨的空間讓後進可以以當檢察官來實現理想爲榮。
訪問進行到最後,劉檢察官也樂觀的表示,近一兩年來的檢察界與一二+年前相較,已有明顯的差別,開明之風氣與多年前是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相信只要有像劉檢察官這樣的人願意繼續努力,將他們的「期風」傳遞下去,司法改革的道路一定能更加順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