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公民教育如何回歸正常教學?─從日本大學入試考題看公民教育的評量

洪柏楨

近來「公民與社會」有可能列為大學指考考試科目,引起社會各界熱烈的討論。贊成者認為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於社會生活常識的認知,反對者認為這樣做可能會增加學生的課業壓力,而且「公民」不是用考試能加以衡量的。其實這些論點,都可以看出此一學科的特殊性所在。筆者認為考與不考並非如此重要,而是如何讓公民教育回歸正常的教與學,才是重點。由於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民主憲政國家,多將此一學科列入大學入學考試中,而公民要如何考?考什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不妨從日本於1月剛出爐的大學入試測驗的考題視之。

2006年的日本大學入試中心的「政治經濟」考科,是以題組的形式,配合時事來加以設問,讓學生從問題敘述中,解讀並分析資料,來測驗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程度。而今年共有5個題組,分別是:政治經濟總和問題、權力分立與行政改革、冷戰終結後的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企業與市場,以及戰後日本的財政。五個題組問題,都各花了約500字左右的字數,來敘述問題,從問題的敘述裡頭來加以設問,共設計了38個單選題來評斷學生對題組問題的理解程度。其實這樣的題組模式,出題者較有空間來向答題者說明他想問的是什麼,答題者也可以從每題500字的敘述中,清楚地知道出題者要問的是什麼。

考題範圍包括哲學教育

日本高中階段的社會科公民領域,除了「政治經濟」以外,還有「現代社會」、「倫理」等2個科目。以今年的「現代社會」為例,也是以題組的模式出題,共有8個題組,分別是:科學技術的發達與哲學、戰後之自由貿易體制、基本人權與地方自治、國際上武力紛爭的解決、新舊憲法及其基本原理、循環型社會與企業的責任、生存於現代我們的課題、戰後日本經濟的動向等,共36題設問。「倫理」一科是探討東西方哲學的學科,今年出了5個題組,分別是:青年期的發達課題、源流思想、日本思想、西洋近現代思想、現代社會諸問題。

比較過去幾年這3科的考題範圍,相去不遠。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我國的教育部),於學習指導要領上說明了,公民教育要學生理解大方向的社會科學知識,而非對各部門學科進行瑣碎的探究。台灣於「公民與社會」新課程綱要中,增加了學習內涵上的深度與廣度,於評量測驗時,不應讓考題過於艱深、或是散亂。日本的題組形式,讓學生於準備考試時,有可預測性,不會疲於奔命。

1月的入試測驗結束後,接下來許多公私立大學的獨立招生考試開始登場。就公民領域的考試而言,題型同上,大同小異。而有些學校會加考一科「小論文」,就以3月中旬剛落幕的東京大學文科入試考題為例,今年出了一題「動物的權利」,節錄自卡爾‧科亨(Carl Cohen)與湯姆‧雷根(Tom Regan)合著之《動物權的論辯》(The Animal Rights Debate)一書。「小論文」要求學生閱讀完千餘字的英文文章後,以1400字來回答3個問題,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第一題要學生申論「動物是否有權利」。京都大學經濟學部,則是節錄法儒孟德斯鳩所著之《法之精神》與亞當斯密之《法學講義》,要學生探討商業精神何在。當然就此一部份來說,是台灣公民教育所尚未觸及之處——關於哲學教育的建構。筆者以為公民教育是帶領學生去思考的過程,而這一個過程往往就會與哲學牽扯上關係。也唯有讓此一過程體現於學習歷程中,公民教育才能算是成功。

成熟國家重視公民教育

「公民與社會」到底是否要列入考試科目?這應交由專家學者來評估。越是成熟的國家,越重視此一學科。除了上述日本的課程發展經驗外,以美國為例,社會科(social studies)、公民與政府兩科是同時並存的。且為了要補足這兩個學科於闡述憲政知識的不足,位於加州的公民教育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更是設計出高中小學之憲法、法治教育教科書,廣為各州學校所使用,同時也存在著理想的經濟教育教科書。

公民教育教導學生理性論辯,對於社會問題能提出解決之道。台灣有很寶貴的民主發展經驗,但我們始終忽略公民教育,以至於我們的民主常與民粹主義並行。於此就以日本的大學入試測驗為例,期待我們公民教育的教學與評量,能夠走向正常化,並受到國人的重視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