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

每個個案都是法律史的一部份。

從墮胎到安樂死,對生命權的討論由來已久。最近美國植物人泰莉案,又讓大眾再次面對生命選擇與自由意志的問題。本期〈司改雜誌〉特別規劃了「生命權」封面故事。

植物人泰莉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生存狀態?假使我們無從得知她的真實處境,如何幫她作出「正確」的決定?政府有權力介入家屬或醫生的決定嗎?〈生命在無人知曉處──植物人泰莉的死亡權爭議〉,讓我們看到這問題的複雜與無解。

生命權的內涵,一直有兩面性;就像墮胎,是要主張母親的自由選擇,還是小孩的生命?誰的生命權高於另外一個生命權?安樂死,是主張生命的權力?還是決定死亡的權力?生與死,何者較為優位?最近在台灣上片的兩部電影《天使薇拉卓克》和《點燃生命之海》便是從墮胎與安樂死兩個主題,切入生命權的問題。

《天使薇拉卓克》的主角,是位一生義務為懷孕而有苦衷的女人墮胎的老婦,她在人間的法庭被判罪,但她是罪人嗎?作者張娟芬也透過另一部極力反對墮胎的記錄片《殘蝕的理性》,對照討論生命選擇的問題。

《點燃生命之海》則談一個熱愛生命的年輕人,因意外造成癱瘓,從此被困在生命的僵局。他仍有愛的熱情,但卻連用一支手指接觸所愛之人的能力都沒有。他覺得這樣的生命已不值得再繼續,向法律體系請求死亡之權,但法官連他請求給三分鐘陳述為何要求死亡,都以程序不合駁回,最後他只能在朋友幫助下加工自殺,「非法」求死。

假使法律要保障生命權,這個生命權的內涵到底是什麼?當生命的尊嚴已失,「活下去」是唯一的答案嗎?我們只能由每個個案的累積中,持續尋求可能的解答。

本期「特別企畫」,我們採訪了日前獲判冤獄賠償1600多萬的當事人黃志成,談談他的故事。9年的羈押、被判8次死刑,到底會如何改變一個人?9年的羈押,已接近一般認為超過10年尚未審結侵犯「適當期間合宜審判權」的年限,我們也邀請吳志光教授特別以〈遲來的正義便是拒絕正義〉一文,介紹「適當期間合宜審判權」這個普世的人權觀念。

2004年獲判無罪後,兩年來,黃志成無法工作,到現在還在為冤獄賠償程序奔走,甚至還有可能拿不到冤獄賠償。到底目前「冤獄賠償法」與實務上有哪些問題?民間司改會等民間司法團體又對這些問題提出什麼樣的修法意見?請見〈千錯萬錯,法官不會錯?〉和〈民間司改會「冤獄賠償法」修法說帖〉。

〈司改雜誌〉一直嘗試從個案報導,揭露背後的法律問題,並從此處累積推動司法改革的經驗與反思。我們很希望有更多讀者加入討論,與我們互動,本期開始,〈司改雜誌〉在美編、版型、和寫作上都做了相當的變化,希望更容易閱讀,也能讓更多人對司法與司法改革領域發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