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劉媽媽的笑容

顧玉珍

走向黎明第九十日
劉媽媽的笑容
作者:顧玉珍
天氣:晴朗
人數:17

颱風過後的夕陽下,纔被風雨摧擊的七里香又逐漸揚眉吐氣,我在花叢樹影間尋找劉媽媽的身影。沒來,竟讓人放心起來。

劉媽媽,秉郎的媽媽,最近才從汐止搬家到樹林,又是因為房東收回房子,只好再次遷居貸屋。每次來濟南教會,她必須讓秉郎的哥哥載她到樹林火車站,再轉塔火車到台北,在陌生的城市裡,沿街問路,摸索走到濟南教會。

然後,你會看見,一名頭髮花白的老嫗,穿著舊式黑布鞋的小腳在庭院裡安靜行走,眼角比九年前兒子剛入獄時多了許多皺紋,像被海浪拋滯沙灘的魚,乾涸而疲憊,卻常常要打起精神向同行的救援者微笑致謝,很謙卑的笑容,是一種生恐叨擾他人的惶恐。偶爾,她會鼓足勇氣,傴僂著瘦骨嶙峋的身軀急速走向某一個熟識的救援者,雙手緊緊攫住對方:「多謝!讓你們這麼麻煩。哎~」她緊鎖的眉頭底下是夾雜感激、緊張與疲憊,複雜的情緒搖晃出不均勻的力道,我們交握的手便在七里香矮籬上方顫動不已。

面對這樣謙卑而堅忍的母親,令人惶恐與不忍,更不敢以救援者自居。

「施」與「受」擺盪在一個不平衡的天平上,如果說,施比受更有福,其實也只是因為前者比後者更優勢,更有條件施捨與慷慨,甚至在伸出援手的同時獲得自我救贖或情感上的滿足。如果可以選擇,誰不希望自己是有餘力施以援手,擔任從容微笑的救援者?但是,不義的司法審判卻讓秉郎與媽媽被迫成為被救援者,一個中下階級的受害家庭,無憑無靠,只好等待與接受救援,然而救援者的熱心投入也令他們心懷負欠。每次見到劉媽媽謙卑的笑容,都忍不住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