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提早到來的民主

瑪法達

提早到來的民主
王時思(作者為社會改革工作者)

三月十八日,台灣政治史上最值得驕傲的一天,也是全世界華人最值得引為楷模的一天,台灣人民第一次真正以自己的意志選出了新的國家領導人,劃破了威權政體籠罩的陰影,走出了亞洲威權價值宿命的陰霾,這是一次台灣全民的勝利。
勝利的原因不在於是哪一位候選人的當選,而在於,台灣人民以共同的意志,決定了自己的政治未來。如果依照之前政治評論的觀點,事實上,台灣政黨輪替的「最適時機」並未到來,一方面中國的武力威脅始終沈重的壓迫在台灣上空,使得「純粹的政治選擇」並不存在;加上台灣內部執政優勢不僅在行政部門,更在立法部門裡有懸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民進黨作為一最有可能繼任的執政黨,顯然準備並不充分。所以這場勝利與其說是在野黨的勝利,毋寧說是台灣人民的勝利。由於台灣全體對於民主、國家意識的強烈渴望,使台灣建構民主國家體制的進程至少整整加速了四年,提前到來。
面對這提前到來的民主,意味著台灣必須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民主發展過程中的必要準備。其中包含著得宜的應對兩岸乃至國際關係的新互動,以及面對弱勢總統在最強大的反對黨(國民黨)以及宋政團的壓力下順利改革。因為這意味著四年後台灣人民將再次抉擇:我們要繼續這項民主痛苦艱難的民主改革過程,還是要倒退回舊政權,在強國的應允下求生?而四年後的選舉也將會決定台灣會持續強化既有的民主改革方向,或是走回外部依附內部威權的舊路,再次嚴重的挫折島內自主自決的意志。
面對這樣壓縮而艱難的時局,值得高興的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穩健的民主機制,這也許這是台灣民間菁英大幅回流到政治領域的機會。李遠哲院士投入選舉使民進黨獲得決定性勝利的關鍵在於,人民期待民進黨的執政能將真正有能力、有見識、清新無包袱的人才召喚回政治崗位,因為人民也清楚的瞭解,自主自決的意識再強,以民進黨現有的人力並不足以作為台灣未來坎坷政治路的穩健操盤手。
國民黨執政下的台灣早期,文官體系的公務員資格,是沒有政治淵源的菁英進入政治的主要管道,因此相對吸引到意識型態相近或無強烈政治意識的菁英進入體系。但是反觀近年來的台灣,在經濟獨大的情形下,社會菁英第一志願不是從商就是從學、成為專業(醫師、律師等),在經濟擴張的引力下各憑本事逐鹿中原,政治領域中嚴重缺乏足夠的人才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在野的民進黨則在選舉肉搏的壓力下,根本無暇顧及內部的人才養成,幾乎是直接將新生代送上選舉戰場作戰,適者存、不適者亡,一直到地方首長選舉之後,才勉強透過幾個地方政府的執政,創造出培育文官人才的緩衝地。所以這次一旦面對數量龐大的文官更替,人才資源上當然不免捉襟見肘。而以李遠哲院士、國政顧問團為代表的民間菁英如果恰好能填補民進黨在執政人才上的不足,一方面可以解決政治人才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則提高人民對民進黨執政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使台灣的菁英「回流」入政治領域,提高政治參與的素質,大概也只有經過人才的替換,才能逐步消除黑金政治的根本。
當陳水扁站上總統當選人的那一刻起,台灣人突然真正瞭解什麼叫做民主、什麼叫做國家認同、什麼是作為一個國民的驕傲。雖然台灣還有許多問題不只是民主或國家認同所能解決的。但是至少我們已經用自己的意志為台灣前途作了最果斷的選擇,儘管時間倉促、儘管壓力沈重,但是台灣的未來,不就正在這些嚴苛條件的背後,隱隱散發著動人的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