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最高法院才是改革的絆腳石

林峯正

最近,有將近600位法官連署要求改革最高法院,提出十大訴求。就連署人數而言,幾已是全國法官總數之半,如此的改革呼聲,不敢說是絕後,但至少已是空前。馬總統對此亦不敢輕忽,於上週(編按:2月9日)接見幾位連署法官代表。
法官們提出不少意見,包含即將出缺的最高法院院長人選應謹慎選取、最高法院不應再秘密分案、檢討不合時宜的判例制度、最高法院應減少員額以免法律見解歧異一再發回更審等等,諸多與最高法院相關的改革訴求。
總統對於來自基層法官的呼求,多表贊同。司法院賴院長因此在當天下午召集5位最高法院庭長代表溝通,雙方互動的焦點是最高法院現行的保密分案流程是否到了改弦更張的時候。庭長們說,最高法院是法律審,也是書面審不採言詞辯論,保密分案審理是為了讓最高法院法官有一個獨立而不受干擾的審判空間;不過,司法院卻認為最高法院分案程序公開、透明是基本要求,將修改分案規則。
最高法院的保密分案制度已歷時超過半世紀之久,制度設計之目的在於保護法官不受暴力威脅,並杜絕關說收賄的可能。時至今日,一、二審法官全都具名審判多年,甚至在法庭置放法官名牌,甚少聽聞法官遭到暴力威脅。更何況,若法官有心收賄,秘密分案又如何,知道門路的人照樣按圖索驥,雙方一拍即合。
屢挨轟卻未見檢討
同一個司法體系,就有公開和保密兩種制度,好像宣示了最高法院的法官比較不敵暴力威脅、安全顧慮較高、耐不住金錢與關說的誘惑和壓力,相信絕大多數最高法院法官也不能認同這樣的看法。進一步說,至少也要引以為恥,不是嗎?
十多年前,在民間的要求下,司法院同意在法庭內擺放承審法官的名牌。於是乎,長期以來遭到民眾詬病的法官開庭態度欠佳問題逐步獲得改善。道理其實很簡單,不過是資訊透明引導出的正己效用。此次法官連署若能進一步革除最高法院保密分案制度,當是為司法的透明化再下一城。
光是為了分案是否應公開不再保密,讓外界得知承審的法官是誰,似乎就已挑起司法院與最高法院間最敏感的那條神經。這只是最表層的議題,但爭議一觸即發,至於其他類如減少最高法院法官員額、改革不合時宜的判例文化等更大幅度的改變,所遇到來自最高法院的阻力可想而知。
最高法院是終審法院,手握全部案件的生殺大權,也應是司法文化的領航者。終審法院的法官具名審判,不僅表示勇於負責的態度,更可以鼓勵法官們積極創造進步判決名留青史,利大於弊,無待多言。所有的法治先進國家無一例外,只有極少數的法律精英得以擠進這個崇高的司法殿堂,並引為畢生的榮耀。可嘆的是,我們的最高法院固然位高權重,但其裁判品質及擔當屢受社會批評,長期以來不僅未見來自最高法院的自省檢討,反而還要勞煩下級審的法官向總統進言,卻對於早該打破的分案密室議題都扭扭捏捏,姿態作足。僅就此點而言,最高法院就足以成為司法改革的絆腳石,必須辛苦人民一起搬開了!(本文收錄自2012年2月15日蘋果日報A18蘋果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