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司法改革」你在堅持什麼?

李冠瑩

我是社會工作系的學生,今年暑假到民間司改會實習,每一個人在聽完我實習機構的名稱後,總會追問「這和社會工作有什麼關係嗎?」,當時懵懵懂懂的我,說不出所以然,不知不覺中它卻成為我追求的答案,實習兩個月過後我給了自己一個說法,就是無論直接福利服務工作或是朝體制上去推動改革,兩者之間是並行的,當體制完善了並不代表沒有問題,就像是一片農田,一樣的餵養灌溉,還是會有那生長不好的作物,這必須針對每一株的不一樣狀況給予資源;換個方面想,當直接服務如火如荼的開展,但是體制完全沒有任何變動,那麼就如同農田浸泡在一灘死水當中,無論在怎麼做也無法起死回生。我想回歸到原點,這兩項工作都是看見了人民的淚水及痛苦,縱使所用的方法及呈現的方式不同,但是有著相同的盼望─這社會中的每個人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民間司改會從1995年成立至今推動了大大小小的改革工作,法庭觀察、法治教育、個案救援、立法推動等工作,雖有所成效,但改革進展的腳步始終緩慢,一項法官法的推動就耗盡十多年的光陰,所消耗的不只是人的熱情還有對整個司法體制的希望。 就我的認知中,不會有人想要做一件得不到回應的事情,而在司改會的這兩個月中,我卻看見他們所做的就是那不知道回應在哪裡的工作,個案救援像無止無盡的黑洞,更一審、更二審不斷的累積數量,每一次都是希望,但同時又是失望,還記得我在蘇案開庭那天接到一位長者的電話,當我告訴他我要去旁聽蘇建和案時,他非常驚訝的問我,蘇建和案不是早就結束了嗎?!由此就可以了解這是多麼漫長的光陰,久到在人們的記憶中被淡忘了。法治教育就像景氣低迷的房地產,極力的向外界推銷,北中南不停的奔跑,最後的成果卻不如所付出的,縱使如此卻還是積極努力,就為了讓更年輕的一代有「法治」的概念,所以找尋各樣的教材翻譯出版來教育下一代。立法推動更像愚公移山去面對政府的不動如山,看著一部一部擬好的草案,找尋著機會想要將它送進立法院,每走一步都需要策略,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必須時時注意,政府的想法及社會的聲浪,這一切就像是一場下不完的西洋棋。 究竟民間司改會在堅持些什麼,為什麼要如此費力的去衝撞百年建構出的體制,縱使有個案也不過是少數,秉持寧可錯放不可錯殺的精神,何需要投入心力在這些事呢?有太多的疑問在這之中,在這個人人只求自保的社會,這一群人的眼中看到什麼樣的景象,讓他們成為樂觀的改革者。短短在司改會的兩個月讓我也這麼相信,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是值得更好的司法保障,法律不再是欺負人的工具,無論是任何人來到法律之前都可以享有公平及正義,而不是痛苦、淚流、背叛及滿腹的委屈。 只是誰會知道達成這幾句簡短的話需要多長的時間,司改十年還有下一個十年,讓我學習到的態度就是永不放棄,不要輕易對你所努力的感到失望,縱使路途遙遠崎嶇,總要相信著腦中的那片美好,和身邊的同伴們一同向前,勇敢做一位積極樂觀的介入者。兩個月的學習及看見 兩個月的實習光陰很快就過去了,待在司改會的這段日子有好多新鮮的事物及議題,而且經由聽見不同的聲音,我看到了更廣的面向。 當我沒有進入司改會時,我不懂什麼叫做爭取,也不了解為何要反抗,集會遊行對我而言或許是湊熱鬧,甚至還覺得集會遊行是應該被規範的,理由簡單的出自於社會秩序,在我不了解這條法律規定下來的衝擊及意義時,我很容易被執政者的理由說服,也因為不了解、沒有接觸,所以我所看見的非常狹小,而忘記去看見那弱勢的少數,一旦少了集遊的權利,他們還能夠怎樣來告訴社會他們需要什麼,一旦政府可以限制集會遊行,那麼就等於可以決定什麼議題是他們想要告訴的,所以大家能夠看見的都是他們所篩選過的,這麼一來就成了愚民政策,我們看不到真正的社會,活在他們捏造的假象中。參與了抗議八八風災重建法案的活動後,我有更深的體會了,如果這個抗議行動被限制住了,重建法案就任憑他們處分,即使事後想要爭論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在我沒有到法庭觀察時,我很難想像法官的樣子,還自以為他們就像是電影中所演的一樣,很審慎的處理每一個案件,當我去過不一樣的法庭、觀察過不一樣的法官後,才知道原來現實是如此的殘酷,法官水準落差太大,量刑的尺度又太寬,我們的司法審判不是來自司法本身的公平正義,而是來自當事人平常有沒有燒香拜佛集結好運氣,這究竟是哪門子的司法,難怪人民對司法的信心這麼薄弱,也難怪小時候爸爸會教導我,法律是保護懂法律的人,因為整個法律的艱深用語,只有法律人能理解,有錢可以請律師的還好一些,真正那弱勢的人們,請不起律師,又聽不懂法官在問什麼,假使碰到態度溫和的法官算是幸運,反之就只能大喊司法不公,但又有誰會聽見? 權利真的不會從天下掉下來,也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了解的,現在我所享受的自由是一群人去積極爭取的,我所懂的權利也是被教導的,對以前的孩子來說,被父母打個半死也無話可說,只能任憑父母虐待,但現在的孩子不同了,不過是罰站他就準備要打113了,兩者間落差很大,但也點明了當有一群人去爭取到這樣的權利時,還必須要讓人們懂得如何行使,所以從小教育真的很重要,在我小時候也有所謂的公民教育課程,但是這門課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台灣的升學主義讓我們的教學重點擺在國、英、數,所以我們很容易訓練出一批能力很好但沒有人文觀及公民素養的學生,即使缺少了這些,單憑著考試一樣可以獲取很好的工作及位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幽靈在台灣社會揮之不散,然而什麼樣才是合適的教育,我們期待未來的下一代是怎麼樣的公民,這就是司改會的法治教育向下紮根中心目前正在努力的工作,從小提供公民對話的思考空間,對正義、責任、隱私、權威等概念的想像與開放討論,在這樣的社會情境薰陶下,未來公民社會一定會有所改變。 在司改會兩個月,吸收了很多的東西,但無論是在司改會所見所聞,或是在我生活週遭的經驗,我覺得都必須結合自己的思考,無論是誰都會有自己的盲點,如果只是一昧的跟從及認同是不應該的,任何的議題及想法要去熟悉化的深思,否則就成為那盲從的人,而被主流社會的媒體及煽動者所控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