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板橋母親之河-湳仔溪
莊文毅
板橋南雅夜市旁的湳興橋下,有一條河流叫 做湳仔溪。這條不時發出陣陣異味的小河,除了 世居板橋的居民,很少人知道他的名字,更無法 想像她過去的風華歲月。過去,她承載著板橋文 明發展歷史的記憶,現今,她更是板橋市唯一僅 存的露天河流。
以台北地區的河川為例,大漢溪和新店溪幾 乎都被蓋上防洪堤防,靠内陸的早期主要河流為 公館溝、港仔嘴溝及湳仔溝。前二者被加蓋成馬 路或停車場、工廠、房舍,已在地表消失,目前 殘留公館溝河段,侷促在南雅市場和浮洲間。
這個河段過往能夠躲過都市發展過程中未被 加蓋的宿命與劫難,主要是位處都市發展邊緣, 發展尚未觸及,僥倖殘存。湳仔溪是台北縣内唯 一沒有大型堤防的溪河。
板橋唯一露天河流將蓋上高架橋
但是好景不長。特二號道路工程計畫沿湳仔 溪興建高架橋,將高架道路規劃在板橋這條唯一 倖存河流的行水區畔之上!規劃一旦霣現,板橋 所剩下唯一的露天河流「湳仔溝」所代表的河川 文明將從此淪喪,板橋將幾乎沒有表徵土地特色 的河流可以憑藉。
雖然高架橋工程也包括橋下的「綠化工程」, 但是這只是一個徒費公帑的工程,因為在24小時 都有車流下經過的公園,所產生的噪音會讓人非 常不安的情境,休憩品質極低。市民所期待的生 態親水公園,有一定的觀光效應,更有生態教 育的功能,如果又是一人工水泥庭園,別說生
態保育,對板橋市的市民來說,完全沒有任何 經濟效應。
守護湳仔溪的枋橋文化協會
枋橋文化協會,緣起於大觀國中邱子容老師 單純守護湳仔溪的信念。因為在板橋任教,邱子 容開始閱讀板橋的土地故事,才能帶領學生認識 自己生長的土地和環境,然後發展出比較有血肉 和真實感的教學内容。
在這樣的想法之下,參與了板橋社大舉辦的 研習,並認識「板橋關懷環境生態社」的夥伴, 得知特二號道路高架橋將沿湳仔溪興建的事情。 邱子容覺得,一個在教育現場的工作者,整天和 小朋友談大自然、做環境教育,現在真正遇到需 要介入的環境危機,不應該旁觀,應該是真實關 心者。
於是她主動嘹解這件事。她開始自製簡報, 積極的在各學校、里長、民代等單位說明,尋求 連署和支援,希望大家一起來拯救湳仔溪這個珍 貴的文化地景,為板橋的孩子保存一條沒有堤防 的露天河流。
邱子容到各學校遊說,讓湳仔溝附近的學校 老師及學生接受她的看法,一起反對政府在湳仔 溝上蓋高架橋。
「我是大觀國中的邱子容老師,我有一個想 法想和全校老師說,不知校長可不可以安排時間 讓我和老師見面?只要15分鐘就可以。」她是這 樣打電話給附近學校的每_位校長。
很慶幸的是,大部分校長會安排時間,讓邱 子容和學校老師見面。邱子容帶著手提電腦,用 單搶投影機向在場教師簡報。簡報内容簡潔有 力,很快獲得教師認同;其間還有國中教師要學 生晝圖給板橋市長關心這件事!
因為這個守護行動,凝聚了許多在板橋長 大、熱愛板橋的的朋友,共同籌組了「枋橋文化 協會」。協會的宗旨,不僅要守護自然河川、活 化社區,更希望凝聚板橋居民對鄕土的愛,讓這 塊承載著豐沛歷史和文化的古城,能再度甦醒, 讓在其上生活的居民、成長的孩童,以及外來的 遊子,都以她為傲,享受她的美好。
邱子容的學校遊說獲得廣泛支持,且有很大 迴響,其中有老師自願參與關心湳仔溝的工作團 隊;只是這樣的迴響,不代表遊說工作有成果。 事實上,在面對地方、中央民意代表及縣市首長 時,被冷漠及推拖的挫敗對待居多。
爭取兩年的公聽會因縣府阻撓成泡影
2008年2月起,枋橋文化協會開始密集拜訪板 橋市各里里長,為的是要求縣政府召開已經爭取 兩年的公聽會。縣政府最後終於承諾在2008年3月 6日舉辦第二次公聽會。
枋橋文化協會一方面發送傳單希望民衆踴躍 參加,另一方面拜訪各里里長,希望里長能在參 與公聽會前,瞭解事情的全貌。
然而就在公聽會前3小時,公務科承辦人來電 告知協會,會場被借走了,公聽會取消。當天晚
上枋橋文化協會緊急商借器材,在活動中心旁的 公園,自行舉辦說明會。但是一整個晚上,原本 應該舉辦公聽會的會場根本沒有人使用。經追查 後輾轉得知,當天的確有人借場地,但是一小時 後就取消。
縣政府這種粗鄙的手法十分低劣,罔顧人民 權益的行徑令人民憤怒,藐視人民基本的權利, 民主社會中政府對人民應有的尊重,徹底淪喪。
縣政府:交通便利會使經濟繁榮 縣長:湳仔溪沒有歷史價値
枋橋文化協會了解到,要對抗公部門的顢 頂,必須展現更多的民意。於是策辦了412護河活 動,印製了3萬份傳單,除了在湳仔溪附近住家投 信箱,更在捷運站、學校、夜市及板橋各大活動 現場連署、發傳單、說明特二道路對板橋整體發 展的阻礙及板橋水岸城市的願景。
在過程中,民衆有各種不同的反應。許多人 根本不知道板橋有這麼美麗的河川,在聽了我們 訴說著這條河川是枋橋發展的起源,更覺得應該 保留河川讓後代有機會認識板橋歷史文化。
有的人會告訴我們,臺灣高架橋真的太多 了,應該發展水岸綠廊,非常支持並參與聯署; 有的人認為高架橋並沒有填掉河川,而且縣民大 道有匝道,覺得為了經濟總要有所犧牲。
枋橋文化協會瞭解到,板橋市民對特二號工 程並沒有全盤了解,公部門在執行前卻發包前, 只辦過一場公聽會,在我們拜訪的里長中只有一位參加。他表示根本不懂那些專業術語及複雜的 工程圖,只知道結論是「板橋交通便利會帶來經 濟的繁榮」。然而,當里長聽了枋橋文化協會對 板橋整體的願景,了解保留湳仔溪對板橋整體發 展的重要意義後,都對公部門執行此計畫未能周 詳考量感到質疑。
這過程中,枋橋文化協會仍持續與縣政府及 民意代表聯繫。然而,3月初與縣長周錫瑋面談過 程中,周錫瑋竟表示:「湳仔溪並沒有歷史價 値。」許多民代基於民衆的意向不明,不便表 態,只有立法委員田秋瑾賛同城市的價値,協助 召開協調會。
2008年7月30日,枋橋河流文化協會結合了環 保團體,前往立法院出席湳仔溪景觀協調會。特 二號道路相關部會:交通部公路處副處長、經建 會、台北縣公務科及設計、施工廠商等單位都出 席會議。
會議經過漫長的討論,從工程的角度與河岸 綠廊的城市價値,進行詳細的說明與回應。解套 的方式,就是不要蓋第三標段的快速道路!
因為原本特二號就規劃分兩階段通車,第三 標沒有標出去,車輛仍可從北二高土城交流道接 特二號道路後,在線民大道匝道下來,即可連接市 區道路;新莊段也可從匝道下來,連接新莊中正 路。所以特二號道路工程完成現有已在施工的標 案就好,第三標不需發包!這樣原本已發包的工 程可以沒有任何損失,又可以保留湳仔溪S然河 景,營造一個有藍天綠地的樂活城市親水空間。
在行政院協調會被輕視和愚弄
今年台北縣特二號道路爭議4年,板橋人好不 容易盼到的第一場行政院協調會,盼到的卻是一 場連摸頭都不算的輕視和愚弄!
總長90分鐘的協調會裡,處處可見「官貴民 賤」的權力失衡。一開始民衆從與會人數、座位 安排、發言順序、發言長度便全部受到限制,眼 看著協調會已過了50分鐘,發言官員已輪了好幾 個,眼看珍貴的協調時間一分一秒消失,與會民 衆卻還苦無正式發言機會。
好不容易等到主席肯將目光正視與會民衆, 民衆發言沒多久,議程竟又臨時插入兩份官員簡 報!至此民衆已註定居於發言劣勢,幾乎是用求 的方式才能趕得及將訴求表達清楚,更遑論能將 會議導回協調本質!
會議最後,台北縣景觀總顧問兩專家學者王 鴻楷、劉柏宏,與立法委員田秋瑾皆同聲強調:「 此政策已不符合新時代的交通思維,應暫緩3-2標 發包,研擬可行替代方案」,主席卻仍末提出任 何具專業公信的判斷依據•便裁示此案應以政府 施政的「政策延續性」為主要考量,是否暫緩發 包則交回台北縣政府自行研究決定。
特二號道路諸多爭議多年未決,台北縣政府 做為地方政府本就難辭其咎,現交由北縣重新黑 箱發落,豈不等於讓這四年來的議題推進回到原 點!但刻意忽視台下的民衆還有強烈意見,主席 隨即毫無預警地高喊「會議結束!」,定案走人。
這就是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傾聽人民聲音的行 政院菁英。難道就這樣放任我們的新政府内閣繼 續以虛無飄渺的「政策延續」來延續落後開倒車 的政策?協調會中儘管發言權始終嚴重往官方傾 斜,但我們官員的發言素質似乎並未隨著發言優 勢提升,反而數度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發言。
台北縣政府工務局規劃設計科科長鄭立輝, 初次發言便任意離題,在應該討論特二號道路議 題的會議場上僭越層級「指示」行政院:「現在 行政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拼經濟」、「擴大内需的 政策不能反反覆覆,已經有很多人在等」,隨後 拿出_份股市走勢圖要來為大家上曲線分析課! 民衆提出抗議希望讓會議討論回歸正題,主席卻 仍任其繼續大放厥詞,浪費寶貴會議時間。范良 銹高居行政院院務委員之位,卻也在民衆以宜蘭 冬山河類比板橋人的水岸城市願景時馬上回嗆:「 喜歡冬山河你們可以統統搬去冬山河住呀!」
難道台灣政府拼經濟只有靠這種天怒民怨的 荒唐手法?難道人民連見賢思齊、嚮往更美好城 市願景的權利都不見容於高官眼中?莫非這椿罔 顧民意,非通過不可的工程後面,還藏著什麼「 已經有很多人在等」的利益輸送?如果以上皆 非,我們的政府和人民又怎可允許官員們於國家 行政最高殿堂上演這樣一齣荒唐的鬧劇?
政府口中「麻煩的」枋橋文化協會
近2年來的遊說工作,從台北縣縣長、板橋市 長、立法委員、縣議員、市民代表、里長,只要 有著黨派政治共生關係的人,都以黨派的選舉利 益做考量,不願意面對這個足以影響都市生態及
景觀的大問題。他們的說法大都是:
「這件事上面已經規定好了。」
「這件事不可能改路線的,太花時間,成本太 高了。」
「唉,這件事不是你想的這麼天真的。」
「高架橋不經過湳仔溝,板橋就沒有快速道路 銜接高速公路…」
「就政治人物眼中,開路才是真正的效益,你 執意阻擋高架橋在河面上穿行,是擋他們的 選舉利益,沒有人會理你們的!」
面對深謀遠慮、精算選票的政治人物,枋橋 文化協會的志工顯得笨拙,口齒不清。感覺上好 像一個不懂事、莽撞的「麻煩人物」。溝通過程 中看不到這些官員的遠見,也感受不到對家鄕 未來願景的夢想。從里長、市長、縣長、交通部 長、行政院每個單位,都把責任推給更上一層的 單位,一直說既定政策,這不是他們所能改變, 但是行政院會最後決定又推給台北縣政府決定。 整個官僚體系並不想解決問題,但是都很用心的 想出各種理由把責任推出去,國家的建設是這樣 的人把持和規劃,令人心寒。
政府無遠見抹煞與藍天共構的河流
臟「只看4年的臟,卻沒有2啤的遠見」, 這就是我們當下看到很多無謂的建設時,最大的 感慨。從政的人,大概只看得見眼前4年或8年的 任期,他們絶對不會有一種思維叫做「長遠規
劃」。
淡水線,雪山隧道等等幾個通往風景區的道路會塞車,不應該只是思考再開幾條馬路來解決 問題,其寅這裡面所顯示的問題是人們對休閒品 質越來越重視,假日大家都想往有青山綠水的空 間活動,如果各城鎮都有一定比例的自然休閒場 所,並且就在當地消費,是否也是舒緩交通的一 個方法?
如果放任自家的生活品質的低落,不去改善 就在家門前的生活環境,然後一到假日就開車到 遠方觀光景點遊憩,而好玩觀光景點又因人數過 多的使用,又再一次消耗當地的環境品質。過度 的重視交通建設,有時候反而讓環境品質產生惡 性循環。政府在規劃各種建設,根本目的就是為 了改善生活品質,一旦不能達到這個目標時,就 必需重新檢討。特二號道路是20年前的規劃,現 今的社會環境價値觀都已經有很大的轉變。台灣 那麼小,路開那麼多到底送我們去那裡呢?
台北縣政府和板橋市政府的大官們,大談韓 國人拆掉高架橋搶救清溪川的經驗,一副有為者 亦若是的樣子,到處宣揚自己是大河之縣的縣 長,卻眼睜睜的看到自己城市的_條河流,唯一 的一條沒有堤防的河流被高架橋掩蓋。
而且這條河距離台北縣政府只有10分鐘的車 程,卻視而不見,假如真的蓋了起來,看到原來 可以和藍天共構的河流,卻萎縮在高架橋下,叫 人情何以堪?板橋市民的家就在湳仔溪河畔,如 果自己不努力又可以依靠誰?未來我們要該如何 向自己的兒女解釋,窗外這一道醜陋的高架橋是 我們這一代造成的?
我們的内心充滿困惑,但是眼望著湳仔溪美 麗的河景,還是燃起我們的鬥志:「總之,要努 力下去,要堅持下去!」
.台灣正面臨亞熱帶氣候轉變成熱帶化的危搞
近年來一到夏天下午有常有暴增的雨置而且雨置 都比往年更大,這是典型熱帶氣候的特徵,坦是 台灣是在亞熱帶的區域!這是氣候暖化的現象之 —,瞬間雨量突然很大,在人口密集的都市裡需 要更多滯洪池來容納雨水,並可宣洩及儲存雨 水,而不是縮窄水道,或許現階段板橋短期還沒 淹水現象,但是馬總統曾說:「不要把運氣當福 氣,中央和地方對治水都有霣任,要居安思危有 備無患。」
2.交通黑求的針算前提已經改變
特二號高架橋是二十年前的所規劃的道路,過去 的交通建設都是以車流量越來越高,和人口越來 越多為前提,來織J和增建道路,但是台漕人口並 沒有逐漸埋加,而大台北區域的捷運大衆交通工 具越來越方便■和環保理念的提升■軍子的銷售置 也逐漸減少,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條快速道 路,這還需要有更進一步檢討,而不是冒然毀掉 —條河,又花人民血汗錢去蓋_條水泥高架橋。
3.與馬英九總統的節能減碳政策背離
馬英九總統高擧「節能減碳」的旗子,就必須有 所作為。看見新聞報導,他呼籲多騎腳踏車和走 路,車子停車要想火■但是蓋一座高架橋等於變 相鼓勵人民繼續買車,增加空氣中的污染,而且 一座高架撟會讓周遭環境的平均溫度增加5度, 周園住戶因此需要把冷氣開得更強,馬總統如果 置之不理或是冷眼旁覼,他所提出來的「節能減 碳」政策,就變得格外諷刺和荒謬。
4.逐漸被謀殺的河流
在都會區的中間有一條溪河經過,是非常難得的 事情,台北縣政府所在地-板橋市何其有幸能有 一條溪穿越。人口如此稠密的都市,急需有更多 的綠地和河流來降低都市氣溫,而政府卻一開始 截斷她上游的天然水源,然後慢慢從河川地改成 綠地,想一步一步謀殺這條河流,讓溪河逐漸消 失,這是多可惡的陰謀啊!雖然這條河歷任的縣 翻有責任,但是,如驗有更積極的贿動作, 縣長周錫撞將是砍死湳仔溪最後一刀的割子手。
5.交通便利不等同於地方發展
交通建設主要目地就是為了增進地方經濟發展, 但是一座高架撟穿越一個區域並不見得會帶給地 方繁榮,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會將居民運出城外
消費,或者只是讓軍輛更快速的經過板橋市,並 不確定會給高架橋週遭的居民或店家,帶來有益 的經濟效應,反而要承受高架橋所帶來的污染。
此外,高架橋兩旁的房子也不會因此埋値,反而 本來以河景為特色的河岸公寓|開窗所看到的是 一條厚重的水泥高架橋,急速飛過的軍輛,以及 它們所排出來的高溫廢氣。
交通看起來好像是方便了,但是我們要開車去 那裡呢?把自己家園弄的更醜陋,然後在開車幾 個小時去郊外踏青|或者做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去 國外欣賞風景嗎?
6.板橋市能再度有機窗發展成有特色的城市
湳仔溪是板橋的母親之河,當初板橋因為湳仔溪 上的湳仔港而逐漸發展成人口稠密的都市,河旁 有南雅夜市,及林家花園等古蹟。如果滴仔溪能 璧治成如冬山河或愛河的美景,更能吸引市民去 河遢,遠望八里的觀音山(這個角度所看到的觀 音山是最美的角度之一,這個距離和角度線條比 較柔美而且最像觀音側視園,到八里或淡水反而 因為太近看不出觀音的形狀);散步休聞結束後’ 然後到夜市吃個點心、到接雲寺拜拜、距離捷運 府中站走路時間約10分鐘的腳程。反之;一旦有 高架橋後,河遢的天際線全被打斷,也看不到觀 音山了|一條水泥怪獸就橫貫於河邊,整個河岸 的樂趣就全都消失了,板橋市也因此失去了一個 更美好的願景。
7.「湳仔溪」可以是環境生態復育的指標
目前河川水質處境尚未令人滿意,但是若干年 後,污水幹線完成佈建,水質清澈、生態復育及 早期水澤地景的重建是可以期待的。若干年後河 川水質改善,輔以河川週遢環境的綠化、遊憩功 能的強調,將是板橋唯一一個親水、親近自然、 親近傳統文化地景的重要憑藉,更可以成為環境 生態教育最好的示範教材,並作為其他河川整治 及生態復育的範例。但若「台北縣特二號道路建 設」計畫在「湳仔溝」霣施,那麼這環境生態復 育的理想,就將不會在板橋霣現了。
二百年前湳仔溪河廣水深,湳仔港碼頭停靠 著數十艘的戎克船,運載著稻米、茶葉等物產, 順著湳仔溪運送到當時繁榮的商港新莊。
是大漢溪的支流,昔日大漢溪上游土城、三 峽的、樟腦經大漢溪、湳仔溪運至板橋集散,再 從湳仔港碼頭運至新莊這個繁榮的河港。水路交 通可謂四通八達,貨物轉運功能強大,而漸漸發 展了枋橋街。
林本源家族也因湳仔溪河川的便利,於公元 1853年,從大溪遷居至板橋,促進板橋的商業發 展。林家為保護漳州人的安全,在公元1855年修 築枋橋城,比台北城早將近30年。
因此板橋以浦仔溪為起源,發展出了獨具特 色的水澤文化,有津渡與碼頭、老街文化、以及 多元的宗教信仰,古城河岸一代分佈著許多歷史
足跡如湳仔津渡、湳仔港土地公廟、湳仔港碼 頭、江家古厝、林本源園邸、大觀書社、老街, 甚至板橋地名也是源於此。但這一段為板橋文明 發展與繁榮貢獻最大的「湳仔溪」的歷史,已經 逐漸被人們遺忘,湳仔溪在已經變成一條骯髒、 發出惡臭的排水溝了。近百年來都市發展,疏遠 土地,經濟發展為最高原則,大置填上客土興建 房舍、大漢溪部份河道填築垃圾山,乃至河流加 蓋,時至今日,板橋或許縁於鐵路及地縁關係成 為台北縣經建中心,但是就百年步幅觀察,板橋 長期安頓的水澤文化,大抵已不存在。整個都市 文明已難以尋到可以連接早期文明的舊跡。
二百多年前,湳仔港碼頭運載著到承載著, 過去她承載板橋文明發展的記憶,未來她更牽動 著一個板撟水岸城市的夢想。我們希望能回復歷 史記憶,找回土地的認同感。
見證板橋文明發展的涌仔溪
台北縣特二號道路針畫緣起
台北縣特二號道路是屬於「台北都會區快速 道路系統」的一環。特二號道路的服務功能,在 七十七年本府主辦的「特二號道路可行性研究」 及八十年由交通部運研所主辦的「台北都會區道 路系統建設計畫」中,已有初步的定位。「台北 都會區快速道路系統」可分為「台北市快速道路 網」及「台北縣快速道路網」,這兩個快速道路 網之間則以河川橋彼此連接。
台北市區的快速道路網已大致構建完成,在 本縣方面,則希望利用台北縣側的環河快速道 路,大漢溪環河快速道路以及八里新店線、特二 號兩條縱向道路來作為中山高及北二高的主要連 絡道路。
資料來源:台北縣政府工務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