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弱勢烽火】到底誰是中共同路人?

簡錫堦

近來在台灣,表達意見前最好先仔細考慮是否有被「貼標籤」、「扣帽子」的額外風險,也許如此,大家會變得更加「謹言慎行」。不過,也可能因為這樣,台灣會變成一個沒人想,也沒人敢說真話的社會。
這陣子的反軍購運動沸沸揚揚,當一群退休將領連署對政府6108億軍購案表示質疑後,接踵而來的不是討論軍購本身的專業說理問題,而是「退役將領反軍購,是價值觀念有問題」、「沒有軍人武德」、「沒有台灣精神,沒有台灣之子不妥協的精神」、「失敗主義」、「叛將」、「中共同路人」……等漫天而來的標籤與帽子。
這個發展,把我的記憶拉回三十年前國民黨統治的台灣社會。當時,台灣民主運動常常被執政者抹黑,台灣獨立政治主張被說成是禍國殃民的思想,於是「台獨」變成「台毒」,就是破壞台灣安定的「中共同路人」。國民黨的「三合一敵人」政治宣傳中,也把黨外民主運動打為 「中共同路人」。
對照兩樣時空,令我吃驚的是,雖然執政者已經由國民黨換成民進黨,但面對異己聲音所進行的反擊竟然如出一轍!
當前的發展態勢若持續下去,台灣終將難以避免日漸擴大的「信任危機」。如今,泛藍政治勢力、支持者甚至所謂「泛藍媒體」拒絕去聽泛綠的聲音;反之亦然。「台獨」做為一種政治主張,應當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求支持和共識,而非任令「台獨」讓人感到不安,且一再怪罪無法支持「台獨」者的「國家認同」有問題。因此,不論「台獨」也好,「統一」也罷,「維持現狀」或任何政治主張,如果總會讓人感到緊張、不安和害怕,要檢討的不應該是反對或不支持該政治主張的人,而是該主張本身。
台灣現在已經變成「標籤滿天飛」的社會,對民主的成長構成嚴重威脅與障礙。學習尊重差異、聆聽多元聲音,才是我們最需學習課題。因此,當我們看到愈來愈少的台灣知識份子願意說真話,而被「扣帽子文化」的氛圍逼得人人自危,噤聲不語時,我們難道還要放任這個惡性循環繼續下去?如果台灣連一點讓人能自由、安心表達意見主張的中道空間都已不再存在,我們又有何臉面說台灣是個有「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度?是所謂的「人權立國」?
今天台灣社會的成就,是全體人民一同努力的結果。如今的執政者,本身曾經歷了爭取民主權利的歲月,更當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果實。當其本身執政受到挑戰時,首先要思考的重點是本身的執政品質是否出了問題?該如何改善?而非只想著如何貼批評者標籤,如何讓他們噤聲不語。否則,即使塑造了沒有「雜音」的社會,又與其過去所批判質疑的「一言堂」何異?(作者為泛紫聯盟召集人、和平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