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編輯室報告

編輯部

不可侵犯的生命權

4記槍響,讓台灣4年未執行死刑的紀錄瞬時破功,也殘酷地凸顯一項事實:對生命權的尊重 與人權的捍衛是一體兩面,有共通的理路;但在台灣,這仍然只是少數人珍視的價値——儘管過去在這些少數有心人的努力奔走與發揮影響力之下,廢除死刑的理想已經走得相當遠,遠得超過了它的社會基礎,超過了一般民衆傳統「報應觀」的理解。但是,一個社會之中,或許就是要有 這些少數人堅持一個超乎當時一般水平所能理解的理想,默默堅持,寧犯衆怒也不放棄,才是這個社會令人動容之處;從歷史來看,往往也就是這些少數人的少數意見,對整個世界的文明水平、對人類尊嚴的提升,發揮了關鍵的影響力。

國際特赦組織(簡稱AI)在過去就曾經扮演這樣的角色。很少人知道,AI對於台灣民主運動貢獻良多,最早從台大政治系教授的彭明敏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被捕之後,AI瑞典分會就開始長期支持彭明敏,後來彭明敏逃亡海外,也是透過AI小組向瑞典政府申請政治庇護。AI救援的對象不分政治立場,從張學良、柏楊到蘇洪月嬌(雲林縣長蘇治芬的母親)、王幸男、余登發父子,都曾受到AI的關懷。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民主政治轉捩點的關鍵事件,AI當年曾發動空前的國際救援行動。在事件發生8天之後,AI總部即發出電報,請求各國分會參與緊急救援。以德國AI 分會為例,美麗島事件前,德國500多個AI小組中就有45個小組認養台灣個案,事件後更增加到80個。美麗島事件受難者之一、現任高雄市長陳菊就曾是AI德國1224小組長期認養的良心犯。我們 或許可以推論,如果當年沒有AI為首的國際壓力持續逼迫當時的國民黨威權政權,或許國民黨對於該事件的後續反應,也不會是採取一系列政治開放與自由化的策略,也有可能改採更高壓的策略,從而台灣民主化的道路或許會更曲折、多舛也說不定。

可以這樣說,我們今天在台灣呼吸的自由空氣、批評政府的權利、依法行政、人權保障、定期選舉等等早已視為理所當然的果實,一部份是由AI這個國際組織所貢獻給台灣人民的。AI長期所依恃的,是其一貫對生命權與人權的尊重與堅持,因此,AI也一貫地反對死刑。

關於廢除死刑這個議題,司改雜誌長期以來已經累積非常多篇專文,從各個面向如正反雙方的理由、國際法的潮流、已經廢除死刑國家的經驗等詳加闡述,該說的,都已經說得夠多了。或許一般民衆最難理解的是,對人權的普世堅持不是假清高,更不是對壞人的放縱、對好人的凌遲,而是我們民主生活中最核心的一方基石,如果稍加推衍,就會得到生命權不可侵犯的結論。這百年來無數人權鬥士遣留給人類文明的遣產,無論賛成或反對死刑的人都同樣受惠。最具體的例子就是AI;於是,不如讓我們來看看AI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