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無奈的對立

王時思執行長

無奈的對立
王時思

蘇建和的案子在曇花一現的曙光之後,又墮入了司法無止境的程序深淵,我根本不敢想像,對這三個好不容易鼓起希望的年輕人來說,這會是一個多大的打擊。不過除了司法的反覆無常之外,更叫人無助的,則是媒體長久以來將被害人與這三個年輕人對立起來的事實。
這次的再審聲請通過之後,會裡就開始不斷接到電話,責怪我們為什麼幫忙這三個人,而不去幫助更值得同情的被害人家屬。而我們一直沒有機會說,我們比誰都更想這麼做,卻比誰都沒有資格這樣做。
從救援這三個人以來,每每媒體為了平衡報導,總是把被害人的處境與三個年輕人相提並論,而看見被害人的處境,莫不令人心酸。但是救援三人的行動卻不能因為這樣的辛酸而稍緩,原因是,他們跟被害人的處境之間根本就沒有關連性。被害人的困境,需要社會福利單位更主動、實質的介入才能得到抒解,而不只是口惠而不實的同情,面對已經介入救援三人深刻的人權團體來說,一方面根本不具有社工的專業,無法提供被害人實質的幫助;另一方面,在失去被害人信賴基礎的前提下,不要說所有的善意都可能被誤解為作秀,更可能只會被當作貓哭耗子而拒絕接受。所以真正能幫助他們的方式,是提供精神的、物質的實質幫助,包括社工的心理輔導以及社會福利的濟助。至於一再強調他們的困境,要求人權團體以幫助蘇建和等三人的方式幫助他們,根本不是真正能協助他們的辦法。因為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的傷害已經造成,而如果蘇建和等三人根本就不是傷害他們的兇手時,這三位年輕人和被害人今天的處境根本就沒有因果關係,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是司法制度下的犧牲者。一方因為司法的顢頇而始終不肯做出真實的判決、不肯揭開兇案的真正謎底;另一方則因為司法的傲慢而不肯面對自己的過失、還他們清白。無論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都已經造成一個殘破的家庭、三個失去青春自由的年輕人的事實,既然沒有人是這場官司的贏家,何來的對立呢?
面對癌症襲身、生命飄搖,往來醫院間做化學治療而日漸形銷骨毀的蘇爸爸,他從不聲張自己因為這件突如其來的冤案而妻離子散的悲劇,只堅毅的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一次又一次的審判。還有下一個九年嗎?我不敢想,我只祈求,社會面對這三位年輕人和被害家屬時,請正視他們同樣是司法被害人的事實,不要誤認為它們之間是對立的,更不要製造這樣的對立,因為在他們的身上都承載了太多的苦難,這樣的悲劇與無奈,實在承擔不住一再地粗心與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