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之後

編輯部

為了推行「觀審制」,司法院從今年3月起在士林及嘉義地院試行幾場模擬審判。我們發現,無論是官方在程序上的「引導」,或法院與觀審員意見相左並棄於不顧,皆體現了民間對於「只讓你看,不讓你判」的質疑,更可明證「觀審制」的諸多謬誤。本期請到幾位觀看觀審試行的學者與學生,以及參與觀審試行案件審理的律師,共同在本期〈封面故事〉深究「觀審制」的問題。詳如本刊內文,此不贅言。
特別要介紹的是《台灣觀審制與司法霸權──美國法學院生大驚奇》這篇文章。該文作者是民間司改會2012暑期實習生,她從一場官方主辦的「人民參與審判座談會」中,細緻觀察出司法院的官方霸權結構與人民之間的權力之不對等,就如同官方所欲推行的「觀審制」一般。該文論述著實精采,特此推薦。
我們認為,在人民已經坐上審判台、貼近審判核心之後,未來一定會更要求直接參與審判權力。勢必,在司法院打開這個潘朵拉的盒子之後,無論內容物為何,我們都該來認真討論「人民參與審判」的核心價值。因此,相較於「觀審制」,民間司改會提出「陪審制」對案。為使民眾了解「評議」及「表決」之可貴,司改會已舉辦兩場「模擬陪審員」活動,並在本期安排參與活動的律師及成員們,就其參與之經驗及過程,提出相關看法與建議,以供讀者與官方所進行之觀審試行模擬審判作比較。
此外,本期新闢〈法官開講〉及〈死囚對話錄〉單元。前者由「司法實務工作者──法官」以第一手的司法統計或法源資料,為讀者介紹、評釋各種司法實務的最新進程或改革成效;後者則從「司法實務工作者──被告」的身份來見證台灣刑事人權各面向之進步。兩相前後一對照,雖然有如天地相隔之無關乎,卻同樣都是「牆內與牆外」的觀察與體會,頗有「遍地開花」的熱鬧玩味。
在此也引述一段經典的電影對白給各位讀者分享: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這些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來的時候,你會討厭它們;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於其中;一段時間過後,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賴它們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刺激1995(又譯:鯊堡監獄的救贖)》
人是習慣的奴隸。對於舊有的體制,我們有太多的依賴成俗、習以為常與視而不見;對於建置新的體制,我們則又因為未知、擔憂、疑慮,而害怕受到莫名所以的傷害。我們常常踟躕在原地,不僅戀棧舊有,並且排拒新立。「人民參與審判」是本期討論的重心,也是近期司法改革最重大的議題。然而,司法院看來似乎仍然戀棧舊有的審判權力,只想人民「參與」,而不想人民「審判」。如此口惠而不實的制度,不要也罷。
別再硬幹了,走出牆外,讓人民「審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