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弱勢烽火】台灣已成財團福利國

簡錫堦

台灣已成財團福利國 各種租稅減免法案,造福的盡是富商巨賈,薪資階級卻要負擔更高的費用, 來支應政府的財政困窘,近來的台灣社會問題在在透露著令人憂心的貧窮化效應 與結構性分配不義的蔓延。 文◎簡錫堦 走過繁榮優渥的經濟奇蹟年代,不知不覺中,台灣的財政已病入膏肓:連年赤字累積下,政府負債含隱藏性債務已達11兆;國民平均租稅負擔率(稅收佔GNP的百分比)從10年前的18%下降到12%,稅賦依存度僅51%,也就是49%的支出必須靠變賣國家土地、股票及發行公債來支應。每年財政缺口已達4000億,還不包括五年五千億的特別預算及未來6108億的軍購預算,長此以往,勢將使國家破產,債留子孫。 減稅法案是禍首 稅收是國庫財源的基礎,為了平衡國家財政、挽救赤字,要求稅制改革的呼聲乃日益迫切;然而財政部為強化財政體質所規劃的短、中、長期稅改日程,卻一項也完成不了,究其根本,禍首正在於立法院每每為選票或擴大政治資源、汲汲營營於政商關係而大幅通過的減稅法案。 過去平均租稅負擔率18%的年代,財政大略平衡,然由於促進產業升級的優惠對象及減免項目層層擴大,再實施兩稅合一、金融營業免稅等等,短短十年間租稅負擔率便降為12%,成為工業國中稅賦最低的國家。環顧亞洲鄰國,韓國一直維持21%,日本19%,香港由16%增加到17/3%,而中國也由14%改善到17%,最低的新加坡也還有15%。台灣租稅負擔率的下降,所造福者盡是財團巨富,每一項租稅減免都是針對他們而修(立)法,薪資階級非但享受不到這些好處,還要因政府財政困窘而負擔更高的學費、健保費、水電費等等,連交通罰款、規費也悄悄地調漲,來支應政府支出。 第五屆立委任期屆滿前,匆促通過「土增稅率調降」加上「長期持有者再減免」的條款,使土地面積越大者獲益越大,尤其是70、80年代大肆炒作具市場價值土地的開發公司、建商、銀行、壽險公司,更是本條款的最大受益者。據財政部估計,單是長期持有者的再減稅部分,年度損失便達200億;即便取消軍教免稅每年也只不過增加150億,而立委諸公們大筆一揮,便悉數抵銷了! 貧窮化效應發酵 總評這股連年減稅的趨勢,我們可以發現朝野政黨在財政議題上早已超越統獨對立、合作無間地建構起「台灣財團福利國」。不符合分配正義和量能課稅原則的稅制將擴大貧富差距、滋生更多的社會問題,破壞台灣的生活與投資環境─觀察近來社會新聞中陡增的貧童、虐童數字和不堪貧困而自殺的案件,在在透露著貧窮化效應的發酵,結構性分配不義的蔓延,達官貴人們聽見了嗎? 然而,我等受薪階級除了坐視政府財政惡化、子女負債外,還能作些什麼?首先,應敦促政府的資訊公開及預算透明化,如國家預算及其運用項目應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公開,各稅減免對象及金額也應公佈於網站上便利搜尋,每次計劃減稅時更要說明相對財源從何支應等等,讓國家財政受到透明的監督。 「量能課稅」原則 最後,我也要提出一項新的想法:為政府支出買單的納稅人除了納稅義務外,更具有不可剝奪的權利。作為國民和集體政治社群的一份子,納稅人有權要求與監督稅制符合「量能課稅」原則,促使政府善盡財富重分配的責任,以維護每位納稅人的基本生存權。在美國、日本、紐西蘭等國,市民社會都已藉由《納稅人權利宣言》的發表宣示納稅人對於行政、立法的主動監督權,台灣也需要同樣的行動喚醒公民社會和政府對於稅制合理性的關注,並逐步立法推動相關的監督措施和專業法庭,才不致使稅制成為富人多所逃避、中產階級苦哈哈買單的逆分配機制。 長久來租稅都被視為專業而艱澀的議題,使少數知法玩法的人掌握了避稅減稅的空間,甚至遊說政府再三減稅。我們期待納稅人權利意識的覺醒能喚醒政府對於租稅正義的重視,檢討各項過當的租稅優惠,別讓台灣的未來葬送在政商紅人的權力遊戲中。(作者為和平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