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編輯室報告:司法不能無限上綱

編輯部

2004年過去了,去年司法界最大的事件之一,就是動員相當多司法資源的總統大選驗票以及後來的選舉訴訟案,當時政治人物把它炒作的沸沸揚揚,台灣也因為對這事件看法立場的差異,分裂成兩個國度。可是立委選完後,朝野吹起和解風,這件事似乎一下子就沉寂下來。 就在這個新聞熱逐漸淡去之際,反而是可以從法律專業角度來冷靜檢視這兩場選舉訴訟的好時機,因此這一期我們規畫「總統選舉訴訟」專題。對去年的總統大選,人民期待司法給真相,但是這真的是司法給的了的嗎?到底司法要如何處理這種高度政治爭議的案子?當社會習慣用政治標籤化每個人時,法官要如何維持審判獨立?芝加哥大學的博士生黃丞儀針對當選無效與選舉無效判決,以及大法官對真調會的解釋,試著解析司法在這種高度政治爭議的案子中應扮演的功能和角色。台中地院法官張升星則從法官的角度解析,為什麼兩個判決會是這樣的結果。 最後,我們分別專訪了扁呂及連宋的代理律師,請他們談談參與這場訴訟的經驗。這些文章傳達跟目前主流媒體完全不同的論述,卻是比較接近司法的真實。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只有司法,政治的問題就得用政治解決。當政治介入司法,通常是兩面不討好。正如黃丞儀所說,司法只是現代社會中眾多價值中的一個,它不是最終的,也不見得是最後的,而且它的能力與資源相當有限。也許只有真正認識司法的能力與限制,才能公允的看待司法。這也是台灣邁向成熟法治社會的起點。 刑訴新制施行一年半,很多文章討論它對審檢辯三方的衝擊,但幾乎很少觸及對被告與一般民眾的影響。這一期特別報導,我們從一個個案「古金水涉及立榮航空爆炸案」來檢視新的刑事訴訟制度,討論新制對這個案子判決的逆轉,所發揮的關鍵影響。我們採訪了被告古金水以及接觸這個案子周邊的相關人士,從文章裡,多少也可以窺見一般人對司法信任度的看法。我們希望更多人可以藉此了解新的刑事訴訟制度。 有人認為,新的刑事訴訟制度更強調程序正義,對被告人權有更多的保障,而這是為了避免法官「誤判」;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會造成更多的「錯放」。可是假使我們每個人就像美國哲學家羅爾斯所說的「都在無知之幕底下」,當這無知之幕揭開,你是那個被告,你還會認為這樣的人權保障不重要嗎? 上一期專題「金融犯罪坐大,司法成幫兇?」曾提及台北地院過去的泡茶文化對於法官交換案情意見、法官間的經驗傳承有很大的幫助,但負面影響是可能造成關說,所以後來在怕影響法官審判獨立的情況下,這個文化逐漸式微,本文並沒有完全否認這個文化的正面性。特此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