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誰怕廢死刑?

王時思

誰怕廢死刑?
王時思執行長
當陳定南部長「擦槍走火」的宣布了法務部將朝向廢除死刑的修法目標前進,甚至訂出了所謂的三年時間表,輿論立刻一片譁然,紛紛期期以為不可。從訴諸民意的「國民感情無法接受」,到激情的「像陳進興這種人或劉邦友血案的真兇不死你能接受嗎?」,再到檢警系統恐嚇式的對於「社會治安必然惡化」的預言,似乎廢除死刑在台灣真的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廢除死刑真的是這樣一無是處的政策嗎?或許我們反過來思考,究竟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廢除死刑?
站在民意為先基礎上的國民感情論,雖然是一個最壯大、最普遍的理由,但是,卻是支持死刑中一個最不負責任的理由。原因在於,所謂的國民感情就預設了一個非理性的立場,而一個非理性的立場就先驗的決定了一種無法溝通、不能討論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探究、無法質疑支持死刑者感情的真相,只好推到「包青天狗頭鍘的文化傳統」之類的托詞。而關於究竟滿足國民的報復感是不是國家的義務?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中該如何調適?這類積極性的問題根本沒有討論的餘地。
而對於檢警視社會治安為己任的心態自然很難苛責,問題是,在有死刑的情況下,台灣的社會治安又好到哪裡去?早個二十年,台灣的犯罪率比現在低得多,但是現在死刑比之過去一個也沒少,究竟為什麼?與其說死刑對社會治安有貢獻,不如承認說是人心日下、士風不古還比較貼近。過度推論死刑如治安仙丹,簡直構成「死刑教派」的迷信。
而關於媒體的激情演出則是最該檢討的部分,當部分媒體毫不猶豫的為我們決定了「台灣人民不可能接受廢除死刑」這個選擇的時候,是不是就認定了台灣人民無法抗拒野蠻的文明?當我們不斷被提醒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反對廢除死刑的時候,媒體有沒有提供不同選擇的機會?當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都廢除或停止執行死刑的時候,台灣有什麼理由要堅持留在黑暗文明的那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