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赤腳律師的半日遊—司改會與訪客陳光誠

倪映驊

仰著頭,深吸一口氣,台北真是既潮濕又炎熱的地方,跟自己住了40年的山東老家真是不一樣。陳光誠戴上招牌的墨鏡,牽著妻子袁靜偉的手,整裝出發前往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應該10多分鐘就能到。
來到台北,比起自己在牢裡的4年半,以及全家被軟禁的1年多,每天擔心受怕的,這1年來總算是過了舒心日子。美國政府的營救,讓一家人逃出了視自己為寇讎的政府。
在司改會的門口,董事長瞿海源拉著陳光誠的手,摸了幾下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的銅底黑字招牌。小小的招牌,摸起來有點歲月痕跡,記者蜂擁在旁。入門後,依座位介紹司改會主要幹部高涌誠、黃旭田、羅秉成、林永頌、顧立雄、黃瑞明等律師。記者退場後,開始雙方的與談交流。瞿董事長先介紹了司改會的主要沿革與工作摘要,然後由各律師分別就負責案件與大事向陳光誠介紹,娓娓道來。
司改會是以民間力量、全民意識做為動力的司法改革單位,不接受政府的支援與資助。從18年前成立後,就是法律人集結的基地,辦過轟動的蘇建和3死囚無罪案,也幫江國慶爭取到無罪平反;法律制度上,爭取司法官評鑑、《刑事訴訟法》修訂、推動《法官法》立法、推動司法預算獨立等等,對台灣的司法進程可說是無役不與。這一群律師的奮鬥過程,與陳光誠的故事有些類似、也有差異。但總的來說,一群人的力量,勝過單打獨鬥。
在介紹司改會奮鬥歷史過程中,陳光誠注意到台灣的《刑事訴訟法》修訂時有關偵訊錄音錄影的規定,「這樣的錄音錄影是誰在執行,誰在保存呢?」陳光誠忍不住發問了。「負責偵查的人又同時負責錄音錄影,怎麼不會動手腳?中國大陸也有錄影,但仍然沒有辦法達到目標。」司改會的律師們紛紛回答,「如果被法院發覺,證據是會被禁止使用,警方就會覺得不划算。」「從提出的錄影帶還是可以察覺刑求的痕跡。」…等等,陳光誠似乎聽懂了,中國法院裁判品質與人權保護的提昇,也許不是光從一捲錄影帶就能改變,而是必須從上到下的徹底翻轉與改革,才能撼動的。
陳光誠的妻子袁靜偉坐在一旁。這位勇敢而堅毅的女士,本來是外語教師,2003年與陳光誠結婚,婚後3年,陳光誠就因維權案被捕入獄,判處4年半徒刑。美國《時代雜誌》在同年將陳光誠列入「時代百大人物」。那些日子裡,袁靜偉拖著孩子,忍受著長期監控軟禁的日子,2007年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突出表現領袖」頒給了陳光誠,袁偉靜原計劃由北京坐飛機前往馬尼拉代夫領獎,也在機場被警方帶走,隨即送往陳光誠的臨沂老家村落軟禁。縱使陳光誠2010年坐監回來,《紐約時報》、CNN等數十家國際媒體想採訪或是援助陳光誠,也都在村口就被架走、驅離,外面的支援力量從沒能進到村中。袁靜偉仍然陪伴著他,堅持著。直到2012年4月20日,陳光誠有機會在網友的協助下,隻身逃出監控,費了6天進入位於北京的美國大使館。當時的袁靜偉與孩子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被拋下,也不知道陳光誠的生死。5月2日,中國政府正式聲明批評美方以非正常方式將陳光誠帶入使館,干涉中國內政,要求美方道歉;同天,袁靜偉與孩子們被帶到北京的醫院見到了陳光誠,他們決定要一起離開這個生長的地方。終於,5月20日,他們的班機抵達紐約,展開另一段人生旅程。如今的袁靜偉,依舊靜靜的坐在司改會的會議室裡,會議中未發一語,但是,陳光誠知道她在,知道他只要一伸手,袁靜偉的手就會遞上來,扶他一把。
司改會的參訪會議在中午過半結束,照例是要合影的,然後就發放司改會著名的「司改便當」。之所以著名,因為這些志工律師們來開會討論公共事務,都是沒錢領的,唯一受益的就只有這些免費便當了。大家總是吃便當吃到怕,所以「很出名」。面對著兩岸不同的司法改革挑戰與未來,陳光誠與各位與會者,吃完便當後,開心聊聊。之後起身,繼續鼓著勇氣,向前行。
與陳光誠先生分享司改會的台灣經驗◎黃旭田 _民間司改會董事、律師
知道大陸的赤腳律師陳光誠先生要來司改會訪問,一方面內心充滿好奇,想要從他的口中知道大陸司法的現況,一方面也在想我們要與陳光誠先生分享什麼樣的台灣經驗?
我認為法律人參與台灣的民主改革是在解嚴後才風起雲湧,可見得政治改革相對於其他一切改革的優先性。
在解嚴後,台灣法律人最重要的集結有兩次,一是台北律師公會在1990年改選後由林敏生律師領導成為改革中心;另一次就是民間司改會的成立,而林敏生先生也同樣是掌舵者,成為民間司改會的第一任董事長。
台北律師公會改選不久,理監事會就發表「十項憲政改革要求」,結果竟引來會員中保守派律師控告叛亂!這大概是今天年輕的律師所難以想像的。
接著就是廢除《刑法》100條的思想叛亂罪,這對於言論自由的保障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我個人參與司法改革較晚,主要是參與民間司改會的活動,早期印象較深的包括:
1. 推出刑事人權卡,倡導人身自由保障,當時卡片上倡議的刑事人權,許多被日後修正的《刑事訴訟法》所採納。
2. 推動司法預算獨立入憲,成為《憲法》增修條款第5條第5項,排除行政介入,當時司法院還不願支持,是司改會結合法官協會才成功的說服朝野國代。
3. 要求法官開庭時,在席位前擺放名牌,接受人民監督。那時侯我們一直質疑,連計乘車司機都把姓名印在車門上,為什麼法官不敢以姓名示人?這個訴求一直到司法首長換人才成功!
4. 第一次全面評鑑台北地區的一、二審法官,結果被評不到60分的法官提告,最後被法院裁定駁回。
5. 長期推動制定《法官法》,歷經10餘年,一直到2011年終獲通過,並在去年開始實施。
6. 推動《法律扶助法》立法,藉法律扶助基金會對弱勢的司法人權有進一步的保障。
這10幾年來,司改會也持續推動法治教育,希望藉由向下札根,深化台灣的民主基礎,也以此為基礎成立了「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我認為這30年來法律人參與司法改革最重要的幾位人物,包括已故的林敏生律師、及萬國法律事務所的陳傳岳律師及范光群律師。關於林敏生律師的努力可參考《法律企業家林敏生》一書,范光群律師後來走入仕途,而重要的貢獻則有擔任司法院秘書長,關於他的人生,有一本《致力改革之法律人范光群先生》的訪談書,另外有關萬國法律事務所,有一本《互信與堅持:萬國三十年的故事》可以參考。
民間司改會雖然不是法律人最早集結的改革團體,但是,許多改革從這裡開始成長擴大,包括法律扶助基金會、廢死聯盟、冤獄平反協會、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監獄改革聯盟等等,我們很樂於看到不同的改革團體的出發與成果,也為他們感到驕傲。也期待這樣的分享能帶給陳光誠先生及在彼岸的改革人士一些鼓勵與支持,因為文明與理性是人類的終極價值,而民主與法治則是較佳的選擇。相信只要堅持,就能夠持續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