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尋找「北建銘、南泰安」的司法積極面向

高榮志

近來台灣滿是「啄木鳥」。盡情揭發弊案,戳力發掘社會亂源,彷彿認為只要能在台灣這棵大樹裡,啄出一條又一條的害蟲,就可使大樹重現往日的欣欣向榮。當然,除弊是重要的,沒有揪出害蟲,枉費了加在大樹裡的養分;而另一方面,興利或許也是我們不太應該輕忽的部份,否則,啄出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洞,這大樹只怕總有一天會支撐不住而倒下。

近日來最火熱的司法議題,北台灣有總統女婿趙建銘,因為涉嫌內線交易,偵訊後被羈押禁見,造成全國輿論沸騰;南台灣則是因偵辦南迴鐵路出軌案,涉嫌人李泰安因連月來媒體日夜守侯報導而動見觀瞻,檢方聲押、被法院駁回、抗告成功、終於收押,宛如電影般高低起伏的情節,也是國人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

而發生任何社會重大的司法案件,如果從「實踐」法治的角度來看,都正是法治觀念在台灣落實生根的最佳機會。所以,除了因弊案而失去信心的消極面向之外,在此更想強調的是常被輕忽的積極面向,其實,透過這些事件,更能夠為台灣的司法,注入不少強心針與營養劑。

「北建銘」被收押,媒體不乏讚賞「司法魄力展現」的反應,或可略見大眾有趣的心理。姑先不論案件的實質內容如何,民眾一個最直接的感受是:檢方和院方對於權貴不必然是會手軟的,打擊權貴景象的司法,或許在十年前、二十年前根本無法想像。但現在,趙建銘入看守所前、不輕意回頭望向藍天的那一幕,或許會變成深烙在人民心中的一個司法新圖騰。

「南泰安」被收押的過程,也反映出檢方不敢輕忽的壓力,正因為檢調辦案已經喪失了不少先機,羈押要件是否充足,本已容易遭受眾人質疑;而李泰安本人坦蕩、無厘頭的態度,對照著檢警調捉襟見肘、困窘無奈的辦案過程,也赤裸裸地在國人面前呈現出令人吃驚的反差:原來我們偵辦刑事案件,還真的是沒有口供就辦不下去,種種偵辦的方式,距離科學辦案、講究證據的水準,還是存在不少令人失望之處。這不但壓縮了羈押李泰安的正當性,更是加重了改革團體向來對檢調「押人辦案」的批評。更何況法院開庭審理羈押與否時,竟僅以「偵查不公開」的模糊理由,就不准李泰安與其辯護人進入法庭,面對羈押如此重大對人身自由的限制,被告竟連在場答辯的程序保障都沒有,實非法治國家之舉。而這也震驚了南部地區的律師,並且展開了簽名連署,反對法院如此輕忽被告訴訟防禦權的行動。

當然,隨著案情的不斷延展,相關的司法問題與議題也會一一浮現,暫將情緒置諸腦後,也先暫歇獨斷性的語言,僅僅此二案中值得探討之司法議題,就已多到我們「罄竹難書」。在這煩熱紛擾的炎炎夏日,在除蟲之外,或許多來談些較令人振奮的積極面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