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選擇生命出口的權利

林渭富

台灣電影導演李安的最新作品《斷背山》,近來獲得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劇本的殊榮,又拿到「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透過電影藝術的表現,同志議題一時之間似乎變得柔軟許多。儘管如此,現實生活中,同志團體仍然飽受敵意和歧視。
人們的敵意與歧視,本身便像是一面哈哈鏡,雖直亦曲。我們是否曾經想過:身為同志,也是尋找、選擇生命出口的另一種權利?
科學超越了禁忌與巫術之後,築起一道連人類自己都難以逾越的籬牆。科學上位主義甚至僭位取代了法律與倫理學,希冀成為人類的最高判準。當科學嘗試對「差異化」建立精確的控制時,也可能同時悄然地創造了一個隱性的歧視工具。台灣以中研院為主的科學界得到衛生署、國科會和行政院其他相關部會的資助,正以不透明的方式,企圖建立一套20萬人的「台灣基因資料庫」。如果群衆對基因序列代表的意義一無所知,這套攸關個體以及族群之中的隱密資訊,是否能在國家機器運作下充分保密而不至濫用?甚至使科幻作家憂慮的未來夢魘成真?
台灣階級對立問題並不算激烈,但是差異化所造成的敵意事實上仍然存在。除了族群、政治立場、勞動力、宗教或者性別之外,性認同的差異所造成的敵意環境,更讓少數同性戀族群生活在壓力社會之中。儘管民衆大多能理解性傾向的選擇因人而異,性別平權團體也積極展開活動,喚起媒體的關注,但法曹對於同性戀的恐懼根源,卻終究難以除魅。回顧台灣同志的社會大事,我們可以發現不當臨檢、盤査取締、漠視同志人權的問題屢見不鮮。
本期的封面故事「同志不同‧酷兒不酷」,首先從時事、文化的觀點出發,闡釋了性傾句差異與同志人權的重要性;此外,本期也報導數起台灣國内的同志人權受到不當待遇的個案,藉以凸顯目前普遍存在的歧視調查現象。其中晶晶書庫涉及刑法235條「猥褻」定義的心證,聲請釋憲的新聞事件尤其引起法律人的關切,在本期也有十分紮實的學理分析與探究。同志人權的延伸議題則更進一步衝擊並挑戰傳統的「家庭權」與婚姻制度,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國際資訊以及法理基礎,希望能夠提供法律人一個更加寬廣的思考平台。
法官法推動聯盟長期關心的「法官法」,三度提出民間版的草案。然而,在司法院尚未提出正式的官方版本草案前,委員會也許不會進行霣質審查,如果立法院屆期内沒有定案,整套流程又必須重新再來。那麼,天平的一端是否仍舊繼續向著法官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