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弱勢烽火】許我一個黯淡的未來?

簡錫堦

不知何時開始,社會輿論習慣以「草莓族」、「月光族」等口號替年輕人貼上好逸惡勞、揮霍成習的標籤。在一樁樁年輕人背負沉重卡債而輕生、犯罪的新聞報導中,我們看見的是連篇對於年輕人「脆弱」、「浪費」、「抗壓性低」的指責,似乎六七年級的青年天生便具有上一世代所不見的劣根性。然而別忘了:每個人都是時代與社會的產物,如果年輕人入不敷出是一種集體現象,我們的社會結構出了什麼問題?
貧富差異懸殊的兩個世界
這一代青年是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奇蹟」中所誕生,收割了上一輩打拼的成果,享受著衣食無虞與政治自由;但當他們逐漸成長茁壯、邁入社會學習自食其力時,面對的卻是艱困的國家財政與惡劣的勞動條件-一個讓年輕人還來不及分辨因果與危機,便被迫品嚐苦果的低迷困境。冷戰結束後,新自由主義價値席捲全球,勞動力與教育的商品化方興未艾,間接帶動了學費連年調漲與勞動市場的彈性化。在此種意識型態的主導下,以寧靜革命自傲的台灣正邁向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不公義社會:
一端是左右逢源、享有多項租稅減免的地主、企業家與高科技新貴,和他們擁有較多文化資本因而更容易進入公立大學享受政府補貼的子女;另一端則是資源稀薄、認份納稅的受薪階級和懵懂踏入社會,而面臨勞動市場變革的下一代。媒體甚至以「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沒未來」的「四不一沒有」形容受薪階級對於現實生活的欲振乏力、缺乏願景。
貧窮已成為世代循環的現象
我們的六、七年級世代正面臨替代性高、待遇低、欠缺保障的勞動市場。除了高科技產業外,許多行業的起薪皆倒退回十年前的水準,而社會新鮮人平均需經過半年以上的待業期才能找到工作,且有許多企業改採底薪制,將薪水與紅利績效掛鉤,由此形成大批的「月光族」-當房租、交通費、膳食費等必需消費持續上揚、薪資水平卻直線下降,社會新鮮人們自然每到月底只能剩下空盪盪的荷包!即便是過往被視爲「無憂無慮」的大學生也面臨了更具體的經濟壓力:根據1111人力銀行統計顯示,超過三成大學生的學費佔其家庭單月總收入八成以上,而有將近九成的大學生必須靠打工貼補家計或自力營生;家扶基金會的統計亦顯示貧窮已成爲一種世代循環的現象,亦即出生於貧窮家庭者由於就業競爭條件的劣勢而在自立後繼續陷入貧窮,須靠著非正式的零工、兼職維持生計。然而當我們檢視青年打工的薪資水平,發現許多工作僅僅從每小時六十六元起跳,唯有全月無休地連續工作才能賺到基本薪資1,5840元、且缺乏勞健保的保障,這樣的情形不但逼使需要以兼職支撐生活所得的年輕人陷入兩頭燒的煎熬中,更剝奪了學生打工的勞動人權。

惡劣的青年勞動條件
我們必須提醒,這樣一種貧窮現象在特定世代與階級中蔓延-當公共論述將青年的經濟困境歸因於過度消費時,便忽略了這樣一群青年的需要,和社會整體財富分配的不平均。當替代性與流動率高的非典型勞動力成爲服務業時代的主流,相關的勞動法令也應該調整給予保障,以避免這樣的勞動型態成爲廉價的剝削手段,甚至擠壓到正式的勞動雇用條件與薪資水平、深化青年人在職場中的可替代性。幾項必要的保障包括:根據法定工時與基本薪資的比例將打工時薪調高至94元以上1,並給予勞健保和按比例提撥退休金;提供無價的技能職訓;並重新檢討高學費政策將高等教育視爲商品的理念,省思教育作爲一種脫貧手段的降價需要。一個縱容貧窮循環的社會必然是不公不義的,我們需要轉換思維,用更廣泛的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維持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平等人權。

艱困的國家財政
除了青年勞動條件的惡劣外,台灣的財稅政策走向也正往助長這種結構不公的方向傾斜:民主化十年來政商共生關係的密切,導致了連串爲財團鉅富減稅的條款-取消證券交易所得稅、土地增値稅及遺產贈與稅減半、促進產業租稅條例等等,捅下每年3000至4000億的財稅缺口和H兆的舉債,逼使政府以變賣國產和提高舉債上限的方式增加收入,富人階級得以在多重的減免條款中享受「賺愈多、退愈多」的優惠,受薪階級卻一面成爲國家租稅的主要負擔者,一面承擔貸款、教育投資等壓力,形成財富逆分配的現象。而當國家尋思老年人福利規劃時,年青人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看不到未來、享受不到福利,此種財政失衡所造成的壓迫與對抗將不僅僅是階級間的,更是世代間的。
所以,讓我們掀開「月光族」的標籤,仔細檢視在低落的勞動條件和失衡的稅負結構下,我們的國家究竟許給青年們什麼樣的願景?我們不能再沉醉在過去的經濟奇蹟,而須正視現下體制中,浮現的爭議怨忿加以一一矯正,台灣的未來才能曙光再現。(作者爲泛紫聯盟召集人、和平基金會執行長)
1/ 現行法定工時為雙週84小時,相當於每月168小時。我們認為,為維護打工者的健康,打工也應享有有給休假,所以時薪的算法,應從基本薪資15840除以法定工時168小時#94,而非現制將15840除以24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