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延伸閱讀

編輯部

◎ 「台灣反對死刑」,雷敦龢主編,輔仁大學出版社,91年2月初版
去年初,收到這本書,也沒多想,它就被登錄、貼上標籤、放到書架上,一直到今年遇到「替代死刑」這個議題,它才又被想起…。這次,在終於閱讀完之後,忍不住不斷的向人推薦。
就如本書的主編雷敦龢神父有一次說道:「大家都覺得我是死刑專家,不過,我也只是因為主辦『廢除死刑國際學術研討會』,才對廢除死刑的理論及意義,有更深刻的認識…。」
的確,這本書是研討會的集結,內容非常豐富及詳盡。如果你想多瞭解「死刑」這個議題,而不是就這樣憑直覺贊成或反對死刑,我想,這本書會給你許多令人動容的啟發!

◎ 「雖然他們是無辜的」,Michael L. Radelet等著,林淑貞譯,商周出版,89年7月初版
商周翻譯的這本書,帶給讀過它的人許多震驚。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台灣,一直都以為,美國的法治是先進、人權的象徵,不過,這本書說出了不一樣的事實。「1973年以來,美國有87為被判死刑確定者,因為新證據的發現而在處決前僥倖獲得平反。」「同一時期中有642人被處決,其中就沒有其他冤案嗎?而相對於每七名被處決者就有一位僥倖平反者,這個比例也太高了。難怪《經濟學人》提出一個比喻:如果每七架飛機就摔一架,早就該全部停飛了。」
台灣人,70%不信任司法判決,但卻同樣的有七成以上的人贊成死刑,這樣的矛盾,或許讀完這本書之後,大家可以更深的細細思考。

◎ 「正義的陰影」,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著,商周出版,91年4月初版
「雖然他們是無辜的」也有台灣版?「正義的陰影」是民間司改會近年來承接個案的集結記錄,其中盧正已經被槍決,留下說不清的冤屈;蘇建和案在最高法院駁回再審的無罪判決後,目前正發回更審中;徐自強則一直在鬼門關前徘徊…。
台灣冤錯案只有這些嗎?不,當事人家屬太痛了,不願意接受採訪,所以我們割捨了幾個「故事」無法收錄在書中;更多的是,在還沒有機會向外求援的情況下就被執行掉的個案,所以我們無法估計正確數字。因此「正義的陰影」充其量僅能說是「殘缺版」,因為在這本書之外,沒有被書寫出來的個案,僅能用自己的生命紀錄著台灣司法上野蠻的一頁。

◎ 「生死一線間」,紀欣著,商周出版,92年4月初版
作者在後記中說道:「原先只想單純地介紹美國安樂死及死刑制度的演變;我相信只要國人對這兩個議題有較多認識,自然可以做出適合我國國情、文化的抉擇。…」她也說自己對這個議題沒有特定的立場,因為每當以為找到答案時,都會有新的思考方向而一再猶豫不決。因此,作者在本書中,尋找、整理了不同的觀點;提出「是否合乎正義?是否可以有效防止犯罪?是否公平?」這幾個問題,陪著大家瀏覽了各家的理論與學說。另外,也介紹了台灣與美國目前的現況。
沒有特定立場,這或者是作者想用更客觀的角度來書寫這本書;不過,你絕對可以在字裡行間去找尋作者的立場;這個立場是仔細思考後的結果;而這個立場就是我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翻一翻它吧!

◎ 「死刑存廢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83年6月初版
推動廢除死刑是黃文雄PETER不變的堅持。在好幾次場合中看到他拿著這本小冊子熱切的跟大家解釋說「早在民國83年,行政院就已經做過一個研究計畫,除了實證研究之外,也邀請專家、學者開過幾場座談會,達成『台灣應逐步朝向死刑廢除的目標走去』的共識。」
這本書雖然將近是10年前的出版,但是書中的許多研究資料及結果,卻是第一次詳細的描述死刑在台灣的狀況,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 司法改革雜誌,第27期,「人權國家與死刑存廢」座談會全文整理,89年6月
這是司改雜誌第一次針對「廢除死刑」作一個專題。陳水扁總統在2000年就職宣言中提出「廢除死刑已經成為普是主流價值」的宣示,聽的所有關心這個議題的朋友心理都非常期待及高興。這場「人權國家與死刑存廢座談會」先不談死刑應不應該廢除?而是直接進入「廢除死刑之配套刑事政策」探討,邀請包括司法院、法務部、法官、律師等一起來激盪這個問題。編輯部期待從刑罰實務的角度來看死刑問題,不要讓廢除死刑成為「壞人滿街跑」的錯誤理解。
從第27期到第47期,編輯部或許可以開心的說,20期以前的雜誌內容竟然尚未被淘汰;但是做為推動廢除死刑的團體來說,我們必須很難過的說,現實的轉變竟然這麼的少。
(林欣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