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陪審.行不行?

編輯部

編按:親愛的讀者您好,很抱歉讓大家久等了!過去這半年,數位媒體的宣傳工作成為編輯部的重點工作,以至於司改雜誌的出版有所延遲;值得欣慰的是,在編輯部的努力之下,數位媒體的經營已日漸穩固,可更即時地為大家傳遞新的訊息。而為因應數位時代的變革,編輯部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決定將以數位呈現取代原有的紙本出版。未來,司改雜誌將轉型為不定期出版之特刊,並針對重大司法議題進行追蹤報導;日常的司法新聞及司改動態,則將透過網站及電子報進行傳播,還請大家繼續給予支持。
民主,是台灣人民百年來不斷追求的目標。儘管,在解嚴之後,行政權與立法權已逐步完成民主化,但作為定紛止爭的司法權,卻遲遲未能有所進展。1999年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後,司法院雖然擬定了具體的改革方針,但執行的成果卻不盡理想,司法為民,似乎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2011年初,當司法院以「符合國情」為由,提出「人民觀審制度」的構思後,各方的批評隨即四起,「只給你看,不給你判?只讓你說,說了不算?!」的嘲諷不脛而走,民間團體更紛紛提出「參審」、「陪審」等制度,希望能真正落實人民參與審判。本期的封面故事,便將透過各方說法,帶您剖析「陪審,行不行?」我一直在思考司法民主化的問題,我認為司法民主化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整個判決的過程和結果不再是由法官決定,而是由人民和法官分工合作,一起把判決產出;第二個層面是當事人有選擇權、自主權,可以真正的讓他決定要由專業法官審理還是要由陪審團審理。
司改會在七月及十月,分別舉辦了兩次的模擬法庭,並對第一次模擬法庭的法官、律師及陪審員,進行了相關的訪談。陪審,究竟可不可行?讓他們來說分明。
用最喜歡的寶藍色墨水寫下對這次營隊的初衷:「看見法律的不完善與盲點;多看多聽多想,讓自己有更深更廣的視野。」
六月,在靜宜大學舉辦的學生暑期營隊──第一次「當」法官就上手,除了讓學員們就大法官解釋對人權保障的影響進行探討外,也讓學員們親身體驗陪審員在「有罪/無罪」判決之間的掙扎。精彩的分享與回饋,全都收錄在本期的司改雜誌之中。
「司法的嵐」開始吹動,是從「東大事件」中被逮捕的許多學生被告們,在東京拘留所集體全裸,拒絕到法院出庭,半裸的女學生也不例外,但法庭仍在被告們缺席的情況下,繼續進行著裁判,這個異常的公判讓司法界激動起來。
在日本,人民參與審判的推動,有其歷史因素的存在,而日本推動人民參與審判的歷程,是否又能成為我們的借鏡?本期的法官開講,帶您一同剖析日本「裁判員制」的創設始末,一塊思考台灣司法改革的未來。
看看日本,想想台灣。當前的司法官養成教育,以及法院的審判運作,是否已臻完備?本期的司改雜誌,特別訪問了現任法官與前書記官,從他們切身的經驗,帶您揭開司法神秘的面紗,一窺法庭實務的真實樣貌。
有光,就有影。在看完法庭啟示錄之後,您是否也對監所的一切感到好奇?本期的司改雜誌,首度開設「監所來信」單元,透過新詩及散文的呈現,帶您看看監所同學不一樣風貌。
司法改革,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儘管曲折,有您的陪伴,就不孤單。新的一年,當人民參與審判已成為交鋒的重點,您,是否願意與我們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