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人物專訪沈美貞律師──行善要即時

編輯部

編按
在上一期雜誌中,編輯部策劃了一系列律師的人物專訪,讓大家看到律師們除了執行他們本身的業務之外,更有著豐富多樣的面貌與理想。因此在接下來的各期司法改革雜誌中,我們將不定期的推出法官、檢察官、律師人物專訪的單元,讓大家更了解他們豐富多樣的面貌與理想!
人物:沈美真律師
經歷:台大法學碩士、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協調委員、台北律師公會理事、女律師委員會主任委員、護持大乘法脈基金會董事、台北市佛教觀音線協會理事、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董事
採訪、整理:林欣怡、陳昭源
走進沈美眞律師位於長巷裡辦公室兼住宅的公寓,迥然與一般律師事務所不同的感覺,只有辦公桌及一般的居家佈置。在被書籍環繞的小會議桌前,我們開始這次的訪談。
在「立法能幫助更多人」的認知下,毅然決然地轉進法律系,從此邁入了法律的領域…
在剛進入台大時,沈律師就讀的是經濟系,而在「立法能幫助更多人」的認知下,毅然決然地轉進法律系,從此邁入了法律的領域。民國七十四年開始執業,當時在潘正芬及尤美女律師的介紹下,加入婦女新知基金會,推展兩性平權運動。民國七十六年,台灣社會中販賣人口及雛妓問題氾濫,引起政府及大眾嚴重關切。但沈律師認爲輿論媒體的關注熱潮終究會退卻,非長久之計。因此,在郭吉仁律師的提議下,結合婦女新知基金會、彩虹專案及台權會並邀請熱心之人士,成立台灣婦女救援協會,由沈律師出任創會會長一職,並在翌年向友人募款一百萬,轉型成爲婦女救援基金會。律師及學者如:蘇煥智、莊國明、王清峰律師及人類學者胡台麗等人,都長期參與婦援會義務工作,並由王清峰律師出任董事長。
在組織婦援會之後,發現當時法條有相當大的缺失。其中兒童福利法不夠明確,無法保護雛妓及被販賣的孩童;亦無專條法規去處罰買賣人口及逼良爲娼的罪行。因此推動增修少年福利法,展開研擬法條及遊說立委的工作。爲能從根本改善社會風氣,還參與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並擔任第一任執行長職務,期間推動成立兒童福利法修改聯盟,除了修改兒童福利法外,也間接促成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的成立。後來在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制定上,沈律師都未曾缺席。而現階段正在推行的則是將兒童福利法、少年福利法合併成爲一部法案。
佛教對我的啓示很大,讓我培養出『利他』的生活哲學,以助人為樂……
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當中,沈律師認爲宗教的影響相當深遠。「佛教對我的啓示很大,讓我培養出『利他』的生活哲學,以助人爲樂,而在物質的生活上較沒有那麼重視,因此在遭受挫折時能維持承擔的力量。」沈律師提到,有一陣子生活重心轉移至宗教上,因此成立護持大善法脈基金會,並任第一、二屆董事長。基金會在達賴喇嘛訪台時,還負責了交通組的工作。使命感與熱誠驅使她從事這些公益活動並從中得到快樂。許多親友對於沈律師的不務正業相當擔心,紛紛勸告她應先以賺錢爲重;但沈律師不以爲然,在她的認知裡,生命中哪個階段該有多少財富是注定的,並不是追求就能擁有。既然先生與家庭給予全力的支持,從事這些活動又比當律師有趣且貢獻良多,那律師工作反成了副業,倒也無妨!
未來希望能做個觀念傳播者…
「我想轉行,但不知轉哪一行?也許哪天發現宗教力量大,改去傳教也不一定。若能將佛法口語化,便能協助更多的人們轉化觀念以減免痛苦。」沈律師說,未來希望能做個觀念傳播者。以一個印象相當深刻的個案來說明,她曾經在一件婦女受虐案裡,從受虐者的眼裡看到充滿憤恨怨毒的神情,因此嘗試著與她溝通,說服她轉換觀念並減少痛苦,後來案件過後,該受虐婦女還專程向沈律師致謝,因爲她消弭了她當時殺夫的決心!另外例如在法律訴訟中,不僅要保護被害人的權益,關於被告之觀念也要加以導正,才能阻絕其繼續爲惡之心。畢竟法條即使再繁瑣再嚴苛,若人心一意向惡,也是無法約束。
縱使只剩下一人孤軍奮戰,還是會充滿動力地走下去…
身爲律師公會的一員,如何促使更多的的律師加入公益活動呢?「基本上並不容易,」沈律師語重心長的說:「這些活動多是義務工作,並沒有報償。在我過去從事的這些領域中,有很多是屬於拓荒者的角色,付出心血多且對本身業務及聲望也無多大益處。若不是有相當的熱誠,一般人是不會貿然投入的。就像律師公會所屬的女律師委員會,一開始是希望能讓女律師多參加公益活動,但是至目前爲止,依然推行不易。」即便如此,沈律師堅信,縱使只剩下一人孤軍奮戰,她還是會充滿動力地走下去。
訪談最後,沈律師提到她的人生觀是:行善要即時。「當我認爲社會公益活動比律師更能幫助別人時,我就全心投入:當我認爲修法可以幫助很多人時,我也花很多時間在上面;像目前我覺得全盟的災後重建很重要,這就成了我關注的焦點。」另外,其實財富與名望在生命中並不是那麼重要,個人能有多少福分,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善惡行爲。「幫助更多的人!」從秉持這個理念的沈美眞律師身上,我們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