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輝「又」犯案了。 這是日前張志輝殺害女友自首新聞發佈後,多數人的第一個反應。陳進興案的黑暗記憶再度浮現……果然,當初就不應該把壞人放出來再繼續害人;果然,這些壞人的親朋好友難脫千係……這似乎是可以輕⋯⋯
大約是在一九六○年代初期,美國開始盛行「標籤理論」,其係對於實證犯罪學所論述的犯罪原因,受「體質」及「環境」的影響不以爲然,認爲犯罪者乃是遭受刑事司法機關之標籤所致。一個人被標籤化後,便會產生烙印效⋯⋯
當年白曉燕案,因爲沒有人願意幫忙張志輝辯護,他幫他辯護,而且一幫就是六年,很多人不解,陳進興這麼壞,他的家人一定也壞透了,爲什麼還要幫這種人辯護?即使有人認爲「陳進興殺人,不表示他的家人張志輝也是壞⋯⋯
英國曾增加司法預算,想讓法官生活更好,案源變少,結果法官的裁判品質並沒有提昇,於是決定推動仲裁制度。為什麼?因為仲裁制度推廣的好,可以減少案子上法院的機會。 因此,過去司法的觀念在訴訟,現在的觀念在⋯⋯
在92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正中,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採行嚴格證據法則、落實交互詰問,都是主要重點,而無罪推定原則,以及提升判決品質,更是其中的核心精神。但是新制上路一年後,根據民間司改會93年的調查,審檢⋯⋯
行動委員會爲本會的火車頭,主要在展現本會的行動力、提高本會的能見度,時時「端菜」給社會大眾知道本會的存在與工作成果。因此我們不斷地進行鑑定制度及仲裁制度的改革、觀察檢警調落實偵查不公開,來作爲我們司⋯⋯
教育推廣委員會在民間司改會的組織分配裡,份量似乎是輕的。放眼望去,司法那麼多不義的機制需要改善、那麼多自大的官僚需要破除、那麼多重要的法案需要推動,民間司改會不用找,工作就很多。但也正因如此,對普遍⋯⋯
2003年,研究委員會正式成軍,這裡是民間司改會的大腦所在,從推動司法預算獨立入憲、修改刑事訴訟法人權條款、擬定組織犯罪條例,到訴願法、行政訴訟法等行政法規的重塑,再到近年來全力推動的法官法、警察職權行⋯⋯
殺人,當全世界決定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殺人者時,殺人的人,又何嘗只是殺人者一人?當國家以正義之名,行殺人之實;當大多數的人以爲「以殺可以止殺」時;這個世界的殺人持續在進行…但是除了殺人之外,我們還有其他⋯⋯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日週四晚上,旅居美國的日裔專業攝影師ToshiKazama帶著他八年來,走遍美國監獄爲少年死刑犯拍攝的照片,爲台灣民眾帶來一場影像演講。 少年殺人犯是長什麼樣子?「在我面前的,只是個極爲普通的⋯⋯
為什麼八年來,他要像父親一樣的跟少年死囚相處,爲他們留下人生最後的照片?Toshi Kazama說,是爲了他的孩子。「我不知道這是否改變了什麼,但是,這至少是我能做的,也是我必須做的!如果這個社會還是有槍枝、毒⋯⋯
本次開庭之初,辯護律師即就蘇建和、劉秉郎與莊林勳三位被告在程序上的地位請求釐清。原因是高等法院開庭通知上記載,將依刑事訴訟法第287-2條規定,進行共同被告之調查程序。由於承審法官與辯護律師雙方見解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