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公佈欄 司法腳步日新月異,為提供讀者最新消息,本刊每期彙整最新司改訊息,以饗讀者。 日期:12月16日~2005年1月15日 修法新訊 2005/1/7 立法院通過「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案」,本次修正案乃朝「寬嚴並進的刑事⋯⋯
因為我們堅持,所以司法進步 我們時常會收到讀者的意見,有鼓勵、有責罵也有相當精彩的建議。收到這些投書,編輯部非常感動,因為不管是正面或負面,都表示有您在注視著我們、關心民間司改會的一舉一動,而這樣的⋯⋯
美國建國先驅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曾經比較過三權分立體制下的三個權力,認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是不平衡的,司法只有被動的審判權,而且判決的效力還必須靠行政權才能執行,相較於立法權掌握有預算權與⋯⋯
緯來日本台日前播畢的「我們都是新鮮人」,是一齣描繪司法菜鳥受訓過程的「專業型日劇」。編劇大筆一揮,為枯燥無味的專業訓練注入許多人生體驗及菜鳥笑料,但在我這樣的法律門外漢看來,這齣日劇更想要傳遞的是「⋯⋯
你們賠得起嗎? 因麻瘋病遭到強制隔離的樂生療養院院民們,終生為政府的錯誤政策和管制措施背負污名, 在二十一世紀強調以「人權立國」的台灣,不但遲遲等不到歉意和補償, 還換來呂副總統「你們賠得起嗎?」這種⋯⋯
台灣已成財團福利國 各種租稅減免法案,造福的盡是富商巨賈,薪資階級卻要負擔更高的費用, 來支應政府的財政困窘,近來的台灣社會問題在在透露著令人憂心的貧窮化效應 與結構性分配不義的蔓延。 文◎簡錫堦 走過繁⋯⋯
言論自由的代價 德國人非常清楚維護言論自由是要花代價的,他們不想讓商業統霸媒體, 讓政黨與政治掌握媒體。在台灣因處於海島,所有與外界的溝通與資訊的取得, 只能完全靠媒體。媒體運作的機制,在台灣更應該有⋯⋯
「法律本身不會統治。唯有人才能對另外一個人行使權力。認為是法律而非人在統治的說法,正好說明了:『人統治人』是一件被隱藏的事實。」1 -- Franz Neumann,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Freedom" 「野心必須靠野⋯⋯
法官為什麼不「烏克蘭」? 司法在政客的口中已經死了好幾次了。可是司法死了這麼久卻始終沒斷氣,命也夠硬的了。 如果去年兩場耗費龐大人力、物力的總統大選訴訟能讓社會終於學會, 別讓政客的「信仰」,投射成為⋯⋯
羅秉成,台大法律研究所公法組碩士,曾任新竹律師公會理事長,目前主持弘理律師事務所,並擔任法律扶助基金會新竹分會會長,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常務執行委員。他是蘇案再審義務辯護律師的要角之一,《無彩青⋯⋯
黃國鐘,美國耶魯大學法學碩士,現任國民黨智庫科技經濟組顧問、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曾任第三屆立法委員。在2004的總統大選擔任國親陣營幕僚,於320投票當天晚上,代表國親陣營寫訴訟狀、到法院按鈴⋯⋯
九十三年十二月「司法改革」雜誌第54期,以「金融犯罪坐大,司法成『幫凶』」為標題,對司法的指訴可謂嚴厲。事實上,在過去四十餘年威權統治的政治環境下,黨國資本主義壟斷一切政經權力,以公營為主體的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