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2005年6月10日,是台灣司法違憲審查史上値得書寫的重要時刻。當天,司法院大法官針對「戶籍法」第8條第2項第3款按捺指紋始得請領或換發新版國民身分證之相關規定,做成釋字599號解釋,宣告「戶籍法」第8條第2項第3⋯⋯
劉靜怡
第 57 期
由寰瀛事務所劉志鵬律師所召集的稅改律師團在泛紫聯盟的稅改行動中總攬義務訴訟,將由複查、訴願、行政訴訟一路陪伴稅改急先鋒們打到釋憲,承擔公益訴訟的奉獻令人敬佩,可媲美美麗島時代律師捍衛正義的風骨。於此⋯⋯
簡錫塏
第 57 期
「孩子就像向日葵一樣。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綻放,只有在陽光被遮住時,才會朝不正常的方向盛開。讓孩子了解自己究竟在反抗什麼,而非強行抑制方向,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家栽之人》。 1997年5月,台灣在全球⋯⋯
編輯部
第 57 期
因少年心智尚未成熟,世界各國通常均提供少年特別的保護;聯合國也於1989年訂定「兒童權利公約」,建構全方位的保護機制,其中第40條是針對少年司法應提供特別保護的程序與措施:在我國,則是以「少年事件處理法」⋯⋯
施慶鴻
第 57 期
蒼老的青春 ◎文.攝影 李宥樓_文字工作者 這是尚未改制為矯正學校的彰化少年輔育院的故事,也是全台唯一兼收邊緣少女的矯正機構。在這裡的少女少男們,有些什麼樣的生活與期望? 小琪特地帶來一張照片。要這樣做⋯⋯
李宥樓
第 57 期
愛,是唯一的武器 ◎文.攝影 李宥樓_文字工作者 愈來愈多人體認到少年矯正學校似乎比較細膩在對待孩子,也比較可能為邊緣少年重建價值觀,到底矯正學校內的狀況如何?台灣僅有兩家少年矯正學校,本篇報導的是誠正⋯⋯
李宥樓
第 57 期
夢想,在鐵窗彼岸 ◎文.攝影 李宥樓_文字工作者 阿志1月從矯正學校出來,正逢學期中青黃不接的時間,不能回學校,破碎的家庭不要他,重回輔育院也不可能,只能自己找個窩了。從小不被肯定,也沒享受過被家人保護⋯⋯
李宥樓
第 57 期
法官,你為何流淚? ◎文.攝影 李宥樓_文字工作者 少年法庭法官把小孩判進感化學校通常都是最後手段,因為法官手中擁有的武器實在太少了。很多少年法官都想救孩子,想當他們生命中重要的貴人,所以下每個決定都很⋯⋯
李宥樓
第 57 期
給他一個好名字,就有奇蹟發生 專訪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蔡坤湖 ◎採訪.整理 陳玉梅_《司法改革雜誌》企畫主編 面對目前感化教育的高度監禁與標籤化,法官到底該不該輕易將邊緣少年送進少輔院?用什麼樣的標⋯⋯
陳玉梅
第 57 期
生命的實驗vs.實驗的生命 從明陽中學林姓學生移送綠島事件談起 ◎李宥樓_文字工作者 黑與白之間,有非常長的灰色地帶。或者,我們可以說,黑,不過是極度的灰;而白,只是極度的不灰。是黑是白是灰,端看每個人做⋯⋯
李宥樓
第 57 期
正在《司法改革雜誌》「少年矯治專題」報導告一段落,出刊在即之時,明陽中學翁秀卿老師「我的學生被送到綠島,請救救他!」的投書,和林瓊玉老師的投書先後來到《司法改革雜誌》信箱。囿於版面,《司法改革雜誌》⋯⋯
林瓊玉
第 57 期
麥田捕手──少年矯治實務的檢討與展望 ◎法官A_前少年法庭法官 「我一直在想像著有許多孩子在一片偌大的麥田裡玩著種種遊戲。有上千的孩子,同時又沒有人在旁邊……我是指除了我以外沒有大人。而且我還是站在一個危⋯⋯
法官A
第 5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