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花蓮縣的一件死亡車禍,被害者的家屬居然將肇事者毆打致死。被害者家屬不循正常法律途徑處理車禍糾紛,卻採取私下尋仇的方式,這種漠視法律的態度一定要依法嚴懲,以儆效尤。不過這件事情背後所反映的現象更⋯⋯
因爲汽車炸彈客的交保所引起的新聞事件,在台北地方法院重新裁定羈押後,目前雖已暫告一段落,然而在此新聞熱潮逐漸消退、法務部趁著汽車炸彈客引起的社會震驚與恐慌,強力向大眾推銷的羈押即時抗告制度草案之際,⋯⋯
中央社曾發佈一則檢察官收案件數的統計消息,指出2004年9月前平均每位檢察官每個月受理190件案件;筆者不知上述統計的「案件」是如何算出來的,只覺得稍具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台灣每位檢察官受理件數真的是每個月⋯⋯
2004年十一月,司法界發生一件矚目的新聞,前台中高分院刑庭法官蔡信男因爲向被告收賄一百萬元,幫他向同庭法官關說,以收賄罪被最高法院判刑十年確定,成爲近十年來法官貪瀆案有罪定讞的第一人。諷刺的是,十二月⋯⋯
司法腳步日新月異,為提供讀者最新消息,本刊每期彙整最新司改訊息,以饗讀者。 日期:10月16日〜12月15日 修法新訊- 2004/11/4台灣高等法院以判決駁回國親兩黨提起的當選無效之訴。原告所提被告當選票數不實、被⋯⋯
因為我們堅持,所以司法進步 我們時常會收到讀者的意見,有鼓勵、有責罵也有相當精彩的建議。收到這些投書,編輯部非常感動,因為不管是正面或負面,都表示有您在注視著我們、關心民間司改會的一舉一動,而這樣的⋯⋯
最近新聞媒體出現不少引人注目的校園體罰事件,從滿分少一分打一下、大板伺候的「冷面笑匠」音樂老師,到視女學生如匪徒般,以「愛的小手」狂追猛打,毫不手軟的「霹靂刑警」導師,在在都令社會大眾震驚,同時也再⋯⋯
日劇「白色巨塔」最近在台灣掀起旋風,也讓各界深刻看見醫界的光明與黑暗。其實,除了勾心鬥角的醫院政治、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病關係之外,劇中藉以判定兩位主角是非對錯的官司也很値得一提。正義究竟會不會轉彎?「⋯⋯
媒體向以發掘眞相和實現公眾知的權利做爲自己最重要的任務,這樣說來,媒體和記者應該是最能獲得高度公眾評價的專業才對,然而,耐人尋味的是,一般來說,在公眾對各種專業的評價當中,幾乎沒有幾個專業是比媒體和⋯⋯
不知何時開始,社會輿論習慣以「草莓族」、「月光族」等口號替年輕人貼上好逸惡勞、揮霍成習的標籤。在一樁樁年輕人背負沉重卡債而輕生、犯罪的新聞報導中,我們看見的是連篇對於年輕人「脆弱」、「浪費」、「抗壓⋯⋯
最近,在俄羅斯國會意外地決議簽定京都議定書後,2005年起這項管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公約將對締約國產生約束力,目標是2012年前,各主要工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應該在1990年基礎上平均減少5/2%。台灣在全球60幾億⋯⋯
犯什麼樣的罪,會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如果到司法院的裁判書查詢網頁瀏覽一下,你會看到:施用毒品,判刑一年;竊取自小客車,判刑一年十月;聚眾飆車在場助勢者,判刑一年;梁柏薰涉及華僑銀行超貸五十三億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