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按民主法治之現代立憲主義國家所採行之刑事訴訟制度,率皆禁止不擇手段、不問是非及不計代價之真實發現,因為刑事訴訟固以發現實體真實為主要目的,惟基於憲法保障人性尊嚴之意旨,仍有必要維繫一些優於真實發現之⋯⋯
林孟皇
第 63 期
找尋另一條道路 法律人,似乎很難逃脫權威保守的規範、與主流體制的思考。黑格爾在他的《法哲學原理》一書序言中指出,追求真理,實際上的作法(不論是哲學家或法律人),老是把原來的一碗冷飯,一炒再炒,重新端出⋯⋯
編輯部
第 63 期
法律人,像是法官、檢察官或律師,都是一般人眼中的社會菁英分子。這些位居金字塔頂端的專業工作者,對於自我要求往往也有更高的堅持。除了法律專業領域之外,許多法律人對於社會運動、環境生態、或者性別意識等都⋯⋯
林渭富
第 63 期
親屬法的發展與女性主義法學(註1)之關係十分密切。回顧親屬法近年來的變革,即是一部父權體制與女權運動間的拉鋸戰史。由親屬法的發展,不僅可窺見台灣女性運動發展的軌跡與策略,也可以發現女性主義法學刻鑿的⋯⋯
李立如
第 63 期
前司法院副院長司法院大法官城仲模因偕女伴出入汽車賓館,輿論譁然,城仲模立即於4月6日宣布辭職負責。民間司改會於4月29日舉辦一場「從城案尋找性別、媒體、司法改革的積極面向」座談會,由民間司改會常務執行委⋯⋯
李立如
第 63 期
重大司法事件/立法院立法進度 民間司改會行動 1995 1 於台大法學院禮堂召開成立大會 2 「判決評鑑計畫」通過,「法官評鑑辦法」提出。 1996 1 司法院宣布辦理法官評鑑試行一年 2 法官法討論會 3 第一次召開「⋯⋯
羅嘉明
第 63 期
19份待處理的死刑犯卷宗 「國家殺人」的手段與機制,隨著人權意識的逐步提升,合理性與警示效用早已遭到嚴重質疑。儘管如此,台灣仍然名列2005年已執行死刑的22個國家之一。或許這對被害者家屬而言,死刑仍是彰顯⋯⋯
編輯部
第 63 期
國際人權聯盟(FIDH)於2006年6月來台舉辦記者會,公布「台灣死刑調查報告:邁向廢除死刑?」。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也向法務部提出要求參訪監獄,除了解獄政外,也希望實地考察死刑犯穿戴腳鐐是否能切實遵守「聯⋯⋯
編輯部
第 63 期
基於以上批判,吾人認為仍以制定「民事更生法」為是。日本「民事再生法」號稱世界上最精緻之法律,其流程參見第52頁。 無法無天、不公不義 筆者對銀行之評價為:「無法無天、不公不義」。無法:違背「利率上限」⋯⋯
黃國鐘
第 63 期
趙建銘涉嫌內線交易案件,檢察官提起公訴後由地方法院准為具保停止羈押,雖經過兩次的裁定維持原來的具保決定,檢察官仍繼續提出第三次抗告。此種檢察官無限制的抗告久為實務界囫圇運作,到底是否合法則無人過問。⋯⋯
呂丁旺
第 63 期
陳總統宣示為符合「國民主權」的民主原則,正式「終止」國統會運作,似乎又為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作出進步性的決擇。然而,曾經強調司法改革的民進黨,在執政近六年以來,對於司法民主化的努力卻沒有一點進展。尤其⋯⋯
徐立信
第 63 期
趙建銘被起訴,雖然距離判決確定還很遙遠,不過光憑起訴書記載的「事實」,就夠讓人瞠目結舌,匪夷所思了。但是檢方偵結起訴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太久,因為檢察官認為國票金控和台開董座等案,無涉犯罪嫌疑而逕行簽結⋯⋯
張升星
第 6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