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破產乃經濟機制 合併(Mergers)、收購(Acquisitions)、重整(Reorganizations)、破產(Bankruptcies),皆為資源重新配置與運用之經濟機制;然而「破產法」施行70餘年,僅歷三度微幅修正,法院及國民多所排斥⋯⋯
黃國鐘
第 62 期
2006年3月10日《自由時報》社會版專刊報導一男子上網徵多P判無罪,引發「徵包養有罪,找多P無罪?」的討論。個人認為,追根究底乃係現行「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29條規定,有違憲之虞。理由有三: 首先是⋯⋯
徐立信
第 62 期
日期:2006年3月18日 地點:台北NGO會館 主辦單位:反對剝奪上訴權行動聯盟 主講人:羅秉成律師 與會來賓: 孫一信(智總副秘書長) 簡錫?(泛紫聯盟召集人) 王蘋(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蕭逸民(人本基金會執行⋯⋯
羅秉成
第 62 期
2005年7月8日司法院修正發布了《法庭席位布置規則》,除法官席因審判之功能考量而較地面為高外,其餘如檢察官、律師、書記官、通譯等席位將一律置於地面;當事人席(本次修正包含檢察官、律師及自訴代理人)改為採⋯⋯
羅嘉明
第 62 期
民間司改會於2006年4月13日假全聯會會議室召開記者會,將金士頓公司捐贈給民間司改會的款項,就捐助驗票費用後之結餘,依照與金士頓公司之合約,將剩餘款規劃用於推展族群和諧、人權教育、法治教育與司法改革等相⋯⋯
民間司改會
第 62 期
台灣大量引進國際勞工以延續競爭力已有十餘年的歷史,在這段時間中,台灣每年至少都有30萬以上的國際勞工,他們從事的,大多屬於3K行業,也就是骯髒」、「危險」、「辛苦」的工作,除此之外,也有大量的勞動力投入⋯⋯
編輯部
第 61 期
2006.01.02 民間司改會與社服團體聯合召開「既不能譯、也不能通:法庭通譯有何用」記者會,對於當前法庭通譯的問題,提出觀察與建言,並建議司法院應將通譯所佔之司法院預算,轉為建立通譯人才庫之經費、培訓通譯⋯⋯
編輯部
第 61 期
60期雜誌「同志不同,酷兒不酷」的封面故事報導立意良善,值得鼓勵,這對於性別平權議題將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台北‧陳老師) 意外在晶晶書庫看到60期《司法改革》雜誌!本期的議題十分吸引人,日後請多報導這一⋯⋯
編輯部
第 61 期
幾乎絕大部份的政客,一旦涉入司法案件,都會不約而同喊出這是「政治迫害」的口號。如果司法仍停留在許水德擔任國民黨秘書長時所說:「法院是我們國民黨開的」時代,司法為政治所用,則司法不過是統治者的權力工具⋯⋯
詹順貴
第 61 期
專欄=稅務訴訟觀測站 建立值得信賴的稅務專業法庭 ◎蔡朝安律師、張世昌律師 前言= 以往司法改革的重心在民、刑事法院,隨著行政程序、行政訴訟法及行政罰法等法律制定施行以來,我國已逐步邁向實質意義的法治⋯⋯
蔡朝安、張世昌
第 61 期
大家一起來寫憲法! —憲改的力量,由民間開始 ◎陳曼麗_21世紀憲改聯盟教育傳播組召集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1947年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地區公布了一套憲法。1949年,中華民國將其帶來台灣,旋即實施⋯⋯
陳曼麗
第 61 期
大標=清譽與私領域的分際 民間司改會對城仲模大法官相關事件之聲明稿 ◎ 高涌誠_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前言 媒體於4月5日以大篇幅頭版消息報導,司法院副院長暨大法官城仲模偕女伴出入汽車賓館,輿論譁然,⋯⋯
高涌誠
第 6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