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奇蹟背後~RCA

郭志榮

「在您的策略中,這些人算什麼?他們適得其所,在地底深處。」 ------大都會-----奧立茲。朗1920年大導演奧立茲‧朗在默片電影中,寫下這一句開幕對白,點出工業時代之後,人的價值,毀棄在經濟發展的結構性陽謀之後。 2002年,在蔡崇隆與陸凱聲的紀錄片,重新看見這樣結構性的鋪陳,人性價值的重新追思。 這部記錄片,以RCA公害污染事件為追蹤範本,但更雄厚的企圖在重建六、七0年代,追求經濟起飛的時空下,所有被隱晦、壓抑的結構背景。 片中一開始,透過大量訪談,將早期台灣追求工業昇級,派遣菁英國外取經,結合國際資本作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鉅型歷史結構重建起來。再將當時本土勞工為提昇生活品質,一心奉獻工作的微觀個人心理呈現出來。 於是,菁英vs.勞工、國際vs.本土、體制vs.個人的衝突,開始顯現。 從RCA的事件中,所有真相一一還原。透過學者對RCA這家國際大企業的遷廠軌跡研究,點出國際大企業憑藉低工資、能聽話的(第三世界/外國)員工來創造利潤。再呈現本土管理階層\菁英在環保法令不足的情形下,漠視污染影響環境、為害人體的事實。 基層勞工成為被隱瞞下的受害者,或者體制下的被遺棄者。 在片中,勞工的自證言詞令人驚悚,「工作環境造成乾咳,解決方法就是大量喝水。」然而,她們並不知飲用的地下水源已遭污染。然而更令人訝異的是工程師懂得喝蒸餾水,同一工廠的勞工依然不知情,甚至附近居民也不知情。 如果說,國際、體制、乃至政府忽視勞工、追求發展的陽謀,已經是所有勞工議題貫性的批評角度。但是在這部片中,卻看見隱約點出另一道「階級」的劃分線。縱使操作同一語言,隸屬同一國族,管理菁英與技術勞工二個不同階級,在不同思考脈落之下,最後被犧牲的仍是最基層的勞工,形成一種國際殖民(國際vs.本土)到內部殖民(菁英vs.勞工)的狀態。 結構性的事實被逐一建立,責任的歸屬如何? 對同為新聞工作者而言,個人欣賞蔡崇隆的一貫風格---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從三氯乙稀的科學檢驗結果,從流行病學的統計數據,到致癌員工的個人證詞,再到轉手企業的無責任說明,片中並未增添或減少任何一絲假設或證據,完整呈現專業判斷以及個人經驗下的真實,提供所有關心RCA事件的人,一個多元的思考角度。 整部記錄片,或許少了激憤的吶喊控訴,但是在冷調的歷史重朔中,真相慢慢被還原,不必刻意煽情的指控,對錯會在真相前低頭! 片末,朝陽昇起,人們一樣忙碌,讓人不禁深思,這樣的壓抑人性的異樣結構,是否隨著RCA的遠離宣告終結。或者。片子也啟示著,我們依舊在創造另一個「奇蹟」! 無論記錄者企圖為何?從大量引用歷史影像資料,到國外實際追蹤訪談,確實是一部針對單一事件、兼顧結構省思的紀錄片。(作者為公共電視「我們的島」專題記者,本文僅代表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