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改革刑事審判的關鍵樞紐-以「起訴卷證不併送」為核心的當事人進行原則 刑事司法改革千縷萬端,環環糾葛,改革之刀,究竟應該從何處下手? 有人說,重點應放在強化刑事審判的法庭活動,要求承辦檢察官全程蒞庭⋯⋯
近年來,司法改革逐漸受到朝野的重視,本文想就司法改革中常被忽略的「法治教育」加以檢討;因爲只看立法外觀,我國已行憲五十餘年,然而至今許多國人「權力」與「權利」、「法治」與「法制」、「地方法院刑事庭」⋯⋯
我國應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理由 世界人權宣言第十條:「人人於其權利與義務受裁判時,及受刑事追訴時,有權且完全平等地享受獨立無私法庭公正且公開之聽審。」,第十一條:「凡受刑事追訴者,在未經依法公開審判證⋯⋯
存在不等於眞理!現狀是改革最大的敵人! 吾國法官之任免、遷調,委諸「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由司法院正副院長、秘書長、高等以上法院院長、公懲會委員長、司法院各業務廳廳長及法官代表十人組成。 廳長爲秘書⋯⋯
長久以來,司法問題始終沈荷難清,造成的原因──或是執政者長期的漠視吝於投資致無法進步;或是掌權者視司法爲鞏固既得權力,整肅異己的有力工具,而或明或暗的抑制司法的自立成長;或是人民缺乏法治自由社會的知識⋯⋯
在以傳統威權及男性觀點.爲主體的台灣,錯誤的性別刻板印象與潛藏的性別歧視造成許多不合理事件發生,對於長期生活在不安全又不公平環境中的婦女,遇到各種性侵害或婚姻家庭暴力事故而尋求法律保障時,卻往往因爲⋯⋯
司法改革議題中,除了法官、檢察官、律師是最受重視的焦點外,司法程序的起站:警察,應該不會被忘記。對於長期從事人權工作的人來說,警方、調査局如何辦案顯然影響甚鉅。 記得不久前的劉邦友血案、彭婉如命案時⋯⋯
想到勞資爭議事件,或許我們的腦海裏會馬上就聯想到發生在這一兩來的大大小小關廠失業勞工抗爭事件。其中包括轟動一時的聯福失業勞工的臥軌事件,以及發生在去年這個時候的耀元勞工圍考場等等。 其實,不只是類似⋯⋯
這是次司法改革會議,標榜建立保護基本人權的全民司法,甚至引用國際人權標準。這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的主軸。 目前社會上充滿一股莫名的沖天怨氣,已經不是依賴治亂世用重典所能解決。從人權法治的觀點而言,這股⋯⋯
有關性侵害防治議題,在婦女團體積極運作下,相繼形諸立法,而迫使政府重視該議題。自民國八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總統公布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以來,內政部隨即成立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負責研擬性侵害防治政策、監督各級政⋯⋯
日前立法院無黨籍聯盟推舉伍澤元立委參加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引起人民譁然,被判無期徒刑的被告竟然可與第一審審判長黃瑞華法官一起研討「司改」,實在不可思議。全國司改會議籌備會最後決定拒絕伍澤元立委參加該會⋯⋯
於撰文評述殘障者在司法的困境,尙未提筆,已覺沈重,是司法對待身心殘障者的殘酷是力有不逮?是無能爲力?還是根本就漠不關心? 先來檢視硬體設備,全國多少法院有方便盲人或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可以直達法庭的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