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維護司法公信力,選舉期間尤應慎言

謝佳伯

維護司法公信力不易,選舉期間尤應慎言
謝佳伯律師

日前分別傳出法務部長於查賄造勢大會中「預測」賄選案起訴案件數目,以及總統在助選時對於偵查或審理程序中之司法案件公開表示「意見」,雖然在選舉期間諸多「砲火四射」的新聞中並不聳動,但是對於司法公信力可能因官員一時激情的發言而有影響時,筆者認為仍不可不慎言。
長久以來,一般民眾對於司法公信力一直沒有信心,但有趣的事是,絕大部份民眾應該都沒有親自深入參與過法庭活動(例如訴訟事件之當事人或擔任證人等),因此並不可能是經由案件審理過程中得到之印象,反而是由親朋好友口傳而來,或者是由媒體得到的印象居多。也因此,人民對於司法信賴與否,實有賴司法系統之成員以及政府官員對於司法之認知及維護之決心,長時間一點一滴努力累積而來。但是相對於司法公信力建立之不易,一個個案或者政府相關人員的發言就有可能造成司法公信力減弱,所以相關人員之言行實在需要遵守訴訟之各項原則。
而在刑事訴訟案件中,「偵查不公開」以及「無罪推定原則」都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基本概念。但是歷年來執法人員對於這些原則大都是要求他人遵守,卻不斷對媒體提供「新聞」。尤其在選舉期間,其特性是選舉期間所衍生之相關訴訟,一旦選舉過後,新聞熱度則隨之減低,甚至無人聞問,再配合著充滿海島性格的台灣選舉文化,自然不可避免的以各種「短線操作」之方式,只求選舉能夠勝出,至於是否對於訴訟當事人名譽或權利有所妨礙,常常是列為最後的考量。尤其須重視的是,長久以來官員常有追求「政治正確」的傾向,揣摩上意者所在多有,或許官員發言並非有心影響訴訟案件,但看在「重視上級意見」的官員眼中,選擇性起訴或辦案的情形,不是不可能發生。在有如此多重因素的影響,施政者發言能夠不小心謹慎乎?
而現今執政黨過去在野時一直是強烈要求司法獨立,民眾對於執政黨的期望自然會高過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再加上總統以下各級官員習法者眾,本應較過去朝更好的方向改變,因此切莫為了贏得一個選舉,使得近年來建立之一些司法改革的努力成為惡質選舉文化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