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難道僅僅只能是眾多「行業」中的一種而已嗎?不過,哪位現職律師又敢自稱是個「法律實務家」?別說二戰前我們沒有律師進修制度,二戰後也是談不上的。近年來的律師職前訓練,嚴格地說,也只是一個起步。在各方⋯⋯
我國現行律師訓練制度,不論是有強制性的職前訓練,或是任意性的在職訓練,都有闕失,亟待改善。關於律師訓練制度如何改革的議題,有將之提高至「法曹養成教育」的問題層次上討論,認為律師訓練制度應整合在諸如法⋯⋯
近 年來社會各界日漸重視「法治教育」之實施,本基金會在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支持下所舉辦之「教師法庭一日遊」受到熱烈的支持亦反映出老師們對增進「法治教育」實施能力之期盼。然而,不可諱言,各級學校「法治教育⋯⋯
緣起 一群關心司法改革的律師們認為,司法改革除了需要對司法體制作改革之外,也應該包括對社會進行教育,讓下一代對司法有正確觀念的認識。基於這樣想法,所以開始與教師會的老師們聯繫。 聯繫之後發現,教育界的⋯⋯
嘉 義農民呂東能等七人在四十多年前涉嫌叛亂,最後雖獲判無罪確定,但彼等當時已分別遭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羈押三百五十多天。二年前七人依「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聲請冤獄賠償,雖經嘉義地院駁回,此一案⋯⋯
在司法體系中 縱使無法做到教育與更生的目標 至少應給予嫌疑「人」基本的人格尊嚴與程序保障 一則錯亂的新聞。一個本來不足為奇的強盜案件,因為嫌疑人特殊的身分成了頭條新聞:台大法律系,許多莘莘學子夢寐以求⋯⋯
今年十月民間司改會公布今年度法官評鑑結果之後,引起各界軒然大波,在此特說明民間司改會為什麼要作法官評鑑。 首先要談的是人民對司法信賴度低落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制度的問題,另一方面,最關鍵的就是人的問⋯⋯
年關將屆,各種「算總帳」紛紛浮上台面,司法界當然也不例外。 藉著「年終事務分配會議」的機會,台灣高等法院動用表決,將庭員三人的庭長分案量由九分之一降為十二分之一。姑且不論分案實施要點中所規定的分案量⋯⋯
台北律師公會自民國八十二年以來,即開始辦理「死刑義務辯護」,目的在保障人權,確保死刑案件刑事訴訟程序之嚴謹進行,防範司法誤奪人命;畢竟死刑是要剝奪一個人無可替代的生命,經不起草率甚至誤判。但是,在辯⋯⋯
城部長就任法務部長,未及四個月即將高昇司法院副院長,民間司改團體原應恭賀,但城部長在法務部長任內尚未建樹即行離去,卻也令人不無遺憾。因之在最後的法務部長任期內,民間司改團體企盼城部長能勇於捍衛人權,⋯⋯
在台灣一九九八年世界人權日的凌晨,以一記執行死刑的槍聲揭開序幕。這將成為台灣人權工作者最沈痛的記憶。 莊清枝,一個打算在今天舉行婚禮的人,再也沒有機會進行這場最後的婚禮。作為人權團體之一,我們甚至從⋯⋯
台北律師公會、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針對死刑執行程序實施標準之擬定,歷經拜會法務部城部長、兩度召開記者會、拜會國民大會代表等數次請求,法務部仍然沒有積極回應的情況下,今日於葉菊蘭立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