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公懲會以100年度鑑字第12132號決議,對台北地方法院鍾姓法官予以懲戒並降壹級改敘。 回顧此案,始於2008年底台北律師公會接獲一位律師對當時的台北地方法院家事庭鍾姓法官的申訴,這申訴案的嚴重性⋯⋯
2012年元旦過後不久,1月4日四大報紙都以顯著版面報導:518位法官連署,要求票選最高法院院長;新司改運動,主張「拆除恐龍法官溫床」,批判審判文化「雞蛋裡挑骨頭」、人事運作「近親繁殖」,籲總統下放提名院長⋯⋯
民國2010年7月起,作為社會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司法,竟然接連發生部分法官貪瀆、最高法院法官關說及性侵害爭議判決。在民意沸騰與輿論壓力引爆後,司法院正、副院長及高院院長均請辭負責。當國人滿心期待司法部門⋯⋯
體醞釀已久的法官群體情緒約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因為社會無法接受法院所為有關性侵害判決之見解,「恐龍法官」一詞,應運而生。此後,不論是判決真正與社會期待有所落差,或者只是有人不滿判決結果,「恐龍法官」⋯⋯
專欄簡介:檢察官是國家公權力的象徵,為保護社會安全,保障公民福祉,起而追訴犯罪;辯護人也在法律的授權下,致力於保障被告的各項權利,以避免國家機器對人權的侵害。為此,《司改雜誌》從第86期起,與《檢協會⋯⋯
只憑兩個吸毒者的指控,完全沒有其他物證,檢察官起訴被告可能被判死刑或無期徒刑的販毒罪。被告獲判無罪。 檢察官起訴人在台北的計程車司機侵占乘客遺失在車上的手機,但由通聯記錄可知,乘客指訴遺失手機的時間⋯⋯
壹、前言 延續第一次於2011年11月29日「追緝惡檢」之記者會,司改會於12月6日舉行第二次記者會,再公布三個疑似檢察官濫行起訴或上訴的個案。本文就此第二波之三個個案,以故事方式介紹案情後,再進行若干討論與後⋯⋯
《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1項規定:「偵查,不公開之。」即在偵查終結前,警察、調查局、檢察官…等參與偵查之人員有保密義務,不得對外公開偵查資訊。儘管法有明文,但檢警調機關違反偵查不公開的事例,層出不窮,⋯⋯
從台、日案例省思公開不同意見書的意義及制衡功能 肇逃關說案牽連 女法官哭罵審判長「鬼扯」 中時電子報◎ 2010/8/12最高法院法官蕭仰歸之子肇逃獲判無罪案,牽動關說及施壓醜聞。媒體報導,當事人之一的高院女法官⋯⋯
壹、前言 伴隨《法官法》之制定過程,司法院對於法官倫理規範制度之對應性修正或制定,多年來並不間斷,並於各階段提出相關草案版本,而為因應《法官法》之施行,司法院終於2012(民101)年1月5日頒布《法官倫理規⋯⋯
司法院於2011年7月正式向社會大眾公開宣示推動「人民觀審制」的司改政策後,儘管引發諸多質疑,仍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即提出《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依司法院既定之規劃,該草案即將於2012年春季送入新的國會⋯⋯
前言-犯顏進諫 滿朝為敵 近聞光緒32年,受命研修大清律的沈家本認為蓄奴是法制改革最根本的困難。他深切瞭解廢止蓄奴等於與滿朝官員為敵,但不廢奴則無法推行新律(註一),於是決定修本上奏。離家上朝前與家人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