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 要怎麼說,人生的遇見應該是一連串的偶然。人和人如此,事和事也是如此。在發生汐止命案之前,蘇建和不認識莊林勳,只和劉秉郎是朋友,但打了二十幾年的官司,待了十幾年的看守所,也能算是「生死之交」了。 ⋯⋯
觀審試行:官民比劃,高下見真章 司法院口口聲聲為了讓人民參與審判,而創造了「觀審制」。但「觀審制」卻只讓人民進入審判程序看,不讓人民判。這與目前早就公開審理、可自由旁聽的任一法庭(註)何異? 甚至,在⋯⋯
今(2012)年1月11日,我國司法院在司法節慶祝活動中正式提出《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將在今年9月開始的立法院會期推動立法,若立法通過,將在台北的士林地方法院以及嘉義地方法院試辦「人民觀審制度」,為期3⋯⋯
倫敦奧運剛落幕,過程較令筆者注意的是跆拳道比賽。奧運跆拳道比賽過去在南韓主導技術跟裁 判下,各國經常抗議不公。世界跆拳道聯盟在國際奧會威脅跆拳道可能離開奧運的壓力下也逐步改革,本次比賽改採電子護具計⋯⋯
On Jun 1, 2012,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attend a Workshop on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the Criminal Litigation hosted by the Judicial Yuan a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As a law student from the U⋯⋯
法警:「起立!」 看似尋常的開庭,審判席上卻多了幾位沒穿法袍的民眾,他們坐在法官的兩側,專注的眼神和不斷以紙筆記錄的態度透露出對法庭的崇敬,眉宇間表露出戒慎恐懼的心情,舉手投足間不難辨別他們並非常與⋯⋯
專欄簡介/開版說明: 浪潮推湧、議題翻騰,這是一個人民體現司法逐漸走向民主化的時代。 延續2011年底的基層法官發起改革最高法院運動,《司改雜誌》從2012年2月號(第88期)開始一連串關於最高法院人事制度改革⋯⋯
一、前言 林臻嫺法官與楊雲驊副教授在第90期的《司法改革雜誌》分別發表的〈保密分案廢止後,最高法院你該瘦身了〉、〈到底要多少員額才算合理?〉論著,均提到最高法院有違反《最高法院處務規程》第18條規定有不⋯⋯
專欄簡介:檢察官是國家公權力的象徵,為保護社會安全,保障公民福祉,起而追訴犯罪;辯護人也在法律的授權下,致力於保障被告的各項權利,以避免國家機器對人權的侵害。為此,《司改雜誌》從第86期起,與《檢協會⋯⋯
從去(2011)年11月起,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下稱司改會)連續舉行四場「追緝惡檢」記者會,以最高法院的判決書內容,針砭檢察官的偵查作為。身為檢察官的一份子,我們對於司改會願意花時間督促檢察官進步⋯⋯
陪審 ≠ 陪法官審判 今年司改會的暑期學生營隊,延續2011年「讓人民參與審判」的意涵,本次以「招募模擬陪審員」為主題。不同於一般模擬法庭是透過審檢辯的扮演,讓參與者體驗法庭的流程,本次模擬陪審員除了讓參與⋯⋯
3個臭皮匠,勝過1個諸葛亮。如果說在左邊的不是3個臭皮匠,而是15位平民陪審員,而在右邊的也不是諸葛亮,而是通過國家考試的司法官,那又將是會怎樣的比重? 愛就是時間 在司改會兩天的「模擬陪審員:他們無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