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辯白都無法讓別人相信自己,是被冤枉者共同的悲哀。比起身繫囹圄的罪犯,信任法院判決才是一般人的正常選擇。平反冤案,惟有讓證據說話,以「事實勝於雄辯」的真相,才能取信於人。本篇介紹追查證據的具體方法⋯⋯
從「抵抗與鬥爭」談起 就讓我們從「抵抗與鬥爭」談起! 本期的〈封面故事〉,談及台灣第一次的兩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台灣的公民團體從撰寫影子報告開始,積極參與,引導議題,從而在國際審查會議上,發言「揭露⋯⋯
讀者迴響一 ◎盧映潔_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 閱讀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董武全庭長的《法官的德國考察驚豔之旅》一文,個人提出以下三項心得分享予讀者: 一、德國人民的守法態度 筆者十數年前於德國杜賓根大學留學期間⋯⋯
3月27日在華光社區,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債權人法務部,首度對社區還有人的住家執行「拆屋還地」。根據華光學生訪調小組的瞭解,這是台灣政府大規模對人民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拆屋還地、返還不當得利的首例。政⋯⋯
怪手與鐵鍊 「強拆暴政、罰款殺人……」一聲又一聲的口號,響徹在華光社區狹窄的巷弄上空,數百名來自社會各界的聲援者,反手相互勾著對方,一齊躺在即將被法院民視執行處強制執行的兩戶民宅前;民宅內,還有為數眾⋯⋯
許多心理學研究顯示,「專注力」是有限的資源。當我們強迫自己做某件事情時(例如工作),就會開始消耗自己的專注力能量,隨著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儲備的能量就越來越少。能量越少,處理事情的能力就越低落。心理⋯⋯
鑑於現代社會對案件速度與品質的雙重要求,法官已不是單純扮演案件裁決者的角色,大多數的時候,法官肩負的,是案件管理者的責任。為什麼說是管理呢?因為法官必須高效能的處理手中新收舊存的個案,確保案件決策的⋯⋯
在2013年2月底一連3天,國際獨立專家審查台灣政府實施國際人權公約狀況之初步報告,於同年3月1日提出「結論性觀察與建議(Concluding Observ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對我國的人權現況,共提出81點的觀察⋯⋯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簡稱「法扶」)於3月25日選出董事長,儘管司法院長屢屢表示,尊重法扶的「獨立性」,也交待幕僚不應介入,然而,據聞司法院刑事廳長才甫開會,就率先表態提名坊間傳聞的「規劃人選」,在⋯⋯
2008(民97)年12月間臺北地院5位庭長組成的庭務會議,決議扁案併辦換法官,我曾在某研討會中明確的指出:這或許沒有違法,卻是沒有智慧的決定,讓國人高度疑慮有政治力介入司法的情事,因為事實上雖然沒有,確有⋯⋯
審查雖落幕,政府履行義務正要開始 2013年2月25日到27日,台灣政府進行史上第一次的兩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在3天的審查會議裡,我們不能否認官員的確「認真」出席並回答這10位國際審查委員的提問,然而,我們也⋯⋯
中華民國(臺灣)自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之後,始終被聯合國人權體系排除在外。但2009年是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重新學習國際人權的轉捩年,自此開始,有3年的時間,兩公約之批准、施行法之通過、政府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