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間副刊在這幾天所登載的「挑戰龍應台」,我的感觸頗深。挑戰者的文章當然都有其見地,真正令我意外的卻是:為什麼它們會被登出來? 二十年來,龍應台就被譽為當代臺灣最知名的文化評論家之一。早在劉文聰⋯⋯
是司法實務促進政治與社會的變革,或是政治、社會改革的條件成熟後,透過司法實務呈現其成果呢?這是一個爭議性的問題,贊成或反對者各有其主張與理由,也都可以找到其支持的事實與證據。但不論採何種觀點之人,均⋯⋯
在台灣,主流民意向不贊成廢除死刑可算一種常識,恐怕不需要實證民意調查來證明。論者研究死刑所以受到普遍支持,理由不外幾點:一是應報觀念,死刑是用來印證「惡有惡報」社會期待的現成辦法;二是被害者的情感要⋯⋯
陳水扁總統於本年律師節慶祝大會上,表示為落實「人權立國」目標,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所研擬的「人權保障基本法草案」包括廢止死刑,並在過渡期間將以「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取代死刑。筆者相信所有關心死刑存廢的國⋯⋯
大家知道我希望台灣能夠馬上用其他懲罰來代替死刑。現代的台灣何必需要保留過去的懲罰呢?在一個兩性平等的社會內,沒有任何人要求婦女纏腳,因為大家知道這種習俗,無論其在中國傳統歷史文化中多麼古老,完全不適⋯⋯
死刑的存廢,會是一個議題嗎?在歐洲,可能不是。因為生活在沒有死刑的社會中,對他們來說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在美國,可能是。因為這是美國政客選舉時會用來討好民意的一個手段。在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中,也可⋯⋯
四個位置, 你選擇站在哪裡? 因為不同,被分類是不可避免的。 要分類國家有很多方式,「死刑」也是一種。 「廢除死刑」、「廢除平時死刑」、「保留死刑但不執行」、「保留死刑」,這四個位置, 你選擇站在哪裡? ⋯⋯
◎ 「台灣反對死刑」,雷敦龢主編,輔仁大學出版社,91年2月初版 去年初,收到這本書,也沒多想,它就被登錄、貼上標籤、放到書架上,一直到今年遇到「替代死刑」這個議題,它才又被想起…。這次,在終於閱讀完之後⋯⋯
我叫連晴雅,我來自德國。我在海德堡大學中文系攻讀碩士學位,我的副修是公法和政治學。這過去六個星期我來民間司改會作實習生。 一定有人要問,為什麼一個學漢學的德國人要來民間司改會實習? 到台灣來的原因本來⋯⋯
共犯自白 遽論生死 徐自強案判決 有深度檢視的必要 本案係發生於八十四年九月一日被害人黃春樹遭綁架後殺害,歹徒並向其家屬勒贖之重大刑事案件,當時係因歹徒之一黃春棋於同年九月二十五日於打公用電話取贖過程中⋯⋯
徐自強案釋憲聲請書摘要 編按: 民間司改會林永頌律師、陳建宏律師、尤伯祥律師於92年10月1日,新任大法官就職的第一天,為徐自強提出釋憲聲請。「以同案其他共同被告的自白,作為判決徐自強死刑的唯一證據,此種⋯⋯
果真「橫看成嶺側成峰」 ─大法官審查過程觀察小得 文◎劉靜怡 此番立法院大法官同意權行使大戲終於在貌似「行禮如儀」的形式下落幕,筆者有幸受邀參與大法官人選監督聯盟所組成的評鑑委員會,隨後隨同台權會和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