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約 文/黃雅玲 「為什麼單獨要求律師每年要從事固定時數的義務法律服務,其他的專業工作也沒有如此的要求,例如醫生的薪水也很高啊,卻也沒看到有要求醫生每年要做多少時數的義診。這樣對律師的要求會不會不合理⋯⋯
民間法律學苑課程內容 第一期課程綱要: 生活中的法律(一)——民事財產法 壹、課程說明: 一、時數:全部課程約三十六小時(每次三小時),共計十二堂。其中兩堂(六小時)為電影、書籍或媒體專題研析。 二、課程綱⋯⋯
高中職公民教材教法交流研討會 活動宗旨 一、 提供台北縣市各高中、高職公民教師深度研討法治教育、交流教學心得。 二、 提供台北縣市各高中、高職教師公民法治教育「法律補充資源網絡」資料。 三、 提供台北縣市⋯⋯
編輯室報告 檢察官企圖(因為其實根本沒搜研究室呢!)進入國會搜索的事件還在震盪中,立法院不同政黨也在探測民意,擺盪在劃地為王與反躬自省的利害衝突之間;司法則隱隱發動,希望可以在民主理念與政治現實中找⋯⋯
真相與收視率的兩端 王時思 執行長 媒體在台灣扮演的角色一向突出,從當年戒嚴體制下衝鋒陷陣的敢死隊,到今天被指控為社會亂源之一,媒體與台灣社會的關係一向愛恨交織。而說到司法、人權與媒體的關係,更是糾纏⋯⋯
法律人觀點: 名譽刑與媒體公審 王梅英法官 德國羅登堡是個可愛的古城,不能錯過的景點,除了日本觀光團有趣而古怪的集體行徑外,就是犯罪學博物館了。館裡展示了中古歷史上各種謂為奇觀的刑罰,其中最吸引人注⋯⋯
媒體人觀點: 批判或是審判? 吳東牧記者 記者這一行,被人謔稱為「修理業」、「製造業」。當報導內容或是分析稿的立論,不違背社會主流價值時,大家也許加以「仗義執言」、「春秋之筆」等溢美之詞;如果為了一己⋯⋯
貼身採訪: 採訪線上 對話錄 編輯室旁白:本篇對話錄是記者採訪社會新聞線上記者(包括電子與平面媒體)之後的重整與再詮釋,雖然不免摻科打諢,卻也相當程度的描繪出社會新聞記者的真實面貌。基於新聞道德,怕透⋯⋯
媒體「錯誤示範」答客問 編輯部 1/ 媒體在犯罪新聞中,將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曝光,會造成什麼影響? 答:將嫌疑人的姓名和樣貌,或者是身份證、住址、親人等其他可辨認其真實 身份的資訊曝光,尤其是在警察局拍攝嫌⋯⋯
羅生門製造者 王時思 執行長 最近看轟動一時的三寶學院小沙彌性侵害案,所有人閱讀新聞的時候大概不免都有一個共同感想:真像是羅生門啊!不但各說各話,加上各自援引的相關人不斷對媒體發言,作為一個閱聽人如⋯⋯
「家暴法」防止了「加暴」嗎? 林欣怡 今年六月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滿一週年了,我們看到許多婦女團體、司改團體甚至政府主管機關,都為此辦了各類記者會、研討會來檢討家暴法實施一年的成效。民間司改會更因製作⋯⋯
說不出來的痛 張瓊文 幸福和樂,長相廝守,白頭到老,不是每一對夫妻所追求的嗎?這願望卻是蔡小姐避之唯恐不及的惡夢,「我到現在還是不敢一個人待在家裡!」 在十三年的婚姻中,蔡小姐為了年幼的子女,長期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