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國慶案看公平審判 回顧1996年空軍作戰司令部女童命案發生時,當時的台灣尚未政黨輪替,民間的司法改革運動正如火如荼展開,那時,並未批准所謂的兩公約及其施行法。直到2009年,才由馬英九總統正式批准《公民⋯⋯
向恐龍法官法說不 封面故事 從數千人聚集的白玫瑰運動,到蘇建和、江國慶等人的冤案,國人已經愈來愈體認到,改革司法體制的關鍵在於催生一部法官法;於是,司法體系的保守力量在沛然民意之前也不得不低頭。於是,⋯⋯
法官法快要變成恐龍法官法 1月11日是司法節。延宕超過20年,社會所共同期待的《法官法》立法,也正好湊巧於司法節的前夕在立法院完成一讀。如無意外,下會期的立法院應該可以完成立法。只是,若依照目前國民黨主導⋯⋯
法官法版本比一比 聯盟提6大訴求 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司法節前夕,司法院長向社會宣布由他親自領軍的『全民司法改革策進會』正式成立,儼然司法改革的船揚帆啟程,航向康莊大道。正好延宕超過20多年,社會所共同期待⋯⋯
當司法干預政治…… 在民主法制的國家中,行政、立法與司法的三權分立是穩固國家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這三者之間又以司法的獨立最為重要;縱使在內閣制的國家中,其行政與立法同樣源自於國會,但在司法這一部份⋯⋯
勞工期待的司法改革 「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denied)這句源自的英國格言,辯證了法律正義的「時效」問題,亦成為檢視一個國家司法人權及改革的重要指標。前司法院長賴英照在就職時,⋯⋯
身障團體看司改與法官法 我們民間團體企盼改善的法官、檢察官評鑑法(法官法)沒能在立法院的這會期通過,令人失望。果然司法院是掌有權力,判生判死的機關,不釋出各種空間,也不圖改善,只求更多的福利,更完整⋯⋯
2010年9月25日,超過數萬名的群眾聚集於凱達格蘭大道前,一同為先前法院及法官判決的荒謬而發聲;這項運動的起因源自於一樁「女童性侵案」的判決,而運動的目的則是希望能透過法案的制訂,催生一部得以淘汰不適任⋯⋯
馬政府無法兩面討好 最近兩周內發生的幾件重大新聞,某種程度預告了春節過後包括馬總統與社會大眾都要一起面對的挑戰。 首先是工資爭議。社會對於十八趴優惠以及公教人員調薪的不滿,很大部分是因為民間實質工資的⋯⋯
年輕法官不是錯 立法院於1月5日初審通過法官法草案,但因為內容不符合一些人的期待,因此被戲稱為「恐龍法官法」。其中一項是關於法官的「進場機制」,因為仍採取考試方式,被認為無法選取最合適的人擔任法官,甚⋯⋯
反貧困,顧尊嚴 該興起台灣的尊嚴運動了 適逢農曆春節將近,「中國首善」陳光標宣稱要來台捐款5億「行善」,其行程接連幾天獲得各家媒體大幅關注與報導,輿論對於陳光標的行善舉動也褒貶不一,其中有一部份人認為⋯⋯
大學生的法庭觀察筆記 案由:公共危險罪,被告酒後駕車。時間、地點:1月17日,台灣地方法院法庭觀察:當日於法庭進行的為準備程序。法官在對被告進行告知義務、人別訊問後,針對案情經過提問被告。首先他問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