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大事記 2010.3.27 犯罪被害人家屬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辦「傾聽受害者 和家屬的聲音」活動,約有1500人參加靜坐,以 「傾聽就是力量,我與受害者同在」布條支持受害 人,反對廢除死刑,並希望法務部長執行死刑。 2⋯⋯
一個月來,因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拒不執行死刑所引發 的死刑爭議依然餘波蕩漾,但世界上對於廢止死刑的努力 卻從未停止,與死刑個案相關的進展也不斷更新。 首先,死囚徐自強在去年十12月8日被台灣高等法院 更六審判⋯⋯
聯電董事長曹興誠不滿被檢方起訴的和艦案在第一、 二審法院獲判無罪後,又因檢察官不服上訴遭最高法院發 回更審,乃於高等法院法官開庭時痛責司法,拂袖而去, 還放言不再到庭,法院若要他來,直接拘提便是。 不⋯⋯
儘管大批的法學者、律師及民眾連署反對官方版的速審法,立法院還是於4月23日通過了刑事妥速審判法。 刑事妥速審判法的立法,完全只是一種鋸箭式療法,只圖在最小的改革之下,消弭目前案件延宕的結果,並延續司法官⋯⋯
去年8月司法院突然端出速審法草案,重點有 二。法官看到拖延10年以上的案件已經侵害人民適時 受審的權利,可以主動終結訴訟程序或減刑,此為其 一。另一則是拖延6年以上,遭最高法院發回更審超 過3次以上的案件⋯⋯
2004年我即在臺大法學論叢發表論文《建構我國 速審法之芻議》,這幾曰立法院正審議司法院提出之 「妥速審判法草案」,我毫無喜悦,只有憂慮。被害 人無不希望法院速審速決,被告更不願意在「法庭流 浪30年」,但臺⋯⋯
壹、前言 2009年4月22日,我國正式公布聯合國的「公民 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兩公 約的施行法,關於如何落實兩公約的具體内容,即成 為我國未來人權保障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而這其 中,又以⋯⋯
幾年來’司法界流傳著流浪法庭30年的故事’話 說有3位原第一銀行的行員在1979年初遭調查局約談 開始’歷經檢察官偵查起訴’直到2007年始在更12 審,也就是高等法院第13次審理獲判第一次無罪’ 但檢察官卻仍「依法」提起⋯⋯
有一群人,他們相信,只要堅持,小小的行動也可以改變世界。他們曾 在肅殺的年代不畏難難,窮盡一切可能,關懷台灣的良心犯與人權狀 況,使得許多政治犯獲得適時的救援。他們是1961年創立於英國的國際 特赦組織(A⋯⋯
AI創始人彼德.班能森在瑞典AI年會留影。(Gothenburg,1986年)©Rafael Amen 2009年12月,一個普通的夜晚,台北義光教會的燈火通明,一群人圍著聖壇前的大桌子坐著,每個人看著手邊的幾份資料,一個字一個字默默地⋯⋯
AI成立不久的1964年9月,時任台大政治系教授 的彭明敏及其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因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被捕。海外台灣留學生,例如林哲夫等 人創辦的「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積極向倫敦AI總部求援,AI瑞典⋯⋯
今年3月,因前法務部長王清峰公開支持停止執行死刑後閃電請辭,使廢除死刑議題再度成為輿論爭辯焦點,台灣邁向無死刑社會的進程剎時搖搖欲墜。面對嚴峻的形勢,AI於3月18日公開致函馬英九總統,要求他信守承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