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數位典藏檢索系統
律師制度的存在在台灣社會曾經存在相當大的爭議,甚至一度有將其廢除的聲浪。然民主政治脫離不了法治,既然是法治,法治與弁護制度是無法分割的,如果把律師制度廢除,則在無民主政治。幾經觀察,我國首要問題是⋯⋯
文章
B001-0047h
教授蘇永欽首先透過「兩種西方的隱私文化:尊嚴與自由」進行論述,並提出「隱私內涵的不確定」、「歐美人權觀的參與」、「人權後的價值選擇」、「從文化買辦到代理」等面向進行書寫,探討大法官在此等議題中扮演⋯⋯
文章
B001-0047i
賴浩敏出生於1939年1月2日,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學士、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研究科法學碩士,曾擔任台灣法學會理事、常務監事、台北律師公會理事、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中央選舉委員委員、主任⋯⋯
文章
B001-0051d
蘇永欽出生於1951年3月28日,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曾擔任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民大會代表、監察院諮詢委員、中華民國台灣法曹協會常務理事等,⋯⋯
文章
B001-0051e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蘇永欽認為,五三O號解釋不僅解釋方法的粗糙可當反面教材,且直接行使民、刑、行政、公務員懲戒等審判權,期望立法院可儘快通過同意案,新任司法院恐也將面臨包含司法行政權的主體、法律提⋯⋯
文章
B001-0051j
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蘇永欽撰寫,認為台灣的司法改革面對的挑戰十分嚴峻,司法院以前所未有的魄力擬訂了即大幅度的改革方案,然令人遺憾的是,改革者忽略了體制背後的不同司法理念,近乎轉軌的方式實際上卻消耗了⋯⋯
文章
B001-0051k
司法權在憲政體制下有兩個功能,一是實踐人民的主觀權利,一是維護客觀法律體系的合理有效性。在有關司法體制改革的各案中,一元單軌制無疑是幅度最大的一案,其主要的調整重點就在簡化現行審判體系,建立而成的⋯⋯
文章
B001-0051l
1997年5月由政大法律系教授陳惠馨、許玉秀撰寫,認為馬英九先生在535期新新聞雜誌所言,是展現其特權思惟代表,特權的形式並不局限於一定的時空,對於申請公立學校教職而言,的確佔有相當彈性,馬先生所⋯⋯
文章
B001-0051m
2003年9月15日立法委員審查大法官被提名人資格時,認為副總統是否可以兼任閣揆憲法規範模糊,他請同意兼任的被提名人舉手,現場無一被提名人舉手;對於安樂死議題,大多數被提名人持在有條件限制的前提下⋯⋯
文章
B001-0127
立法院於2003年9月16日將舉行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投票,立法院長王金平在2003年9月15日下午造訪國民黨立院黨團,認為國民黨做到開放投票已誠意十足,他將對15位大法官被提名人都投下同意票,也呼籲⋯⋯
文章
B001-0130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監督聯盟,自2003年1月起成立,歷經完成「監督總統府提名程序」及「對不適任人選提名評鑑報告」兩階段工作,就在立法下會期即將開議之際,該聯盟於2003年8月31日在台北律師公會⋯⋯
文章
B001-0169
立法院將於2003年9月開議後行使大法官同意權,國、親黨團研擬「不適任名單」,並透過兩黨團機制整合,國民黨團一改過去大法官被提名人城仲模「要通過審查可能有點困難」的說法,改口國民黨並沒有不適任名單⋯⋯
文章
B001-0173